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送温暖,要送到心坎上
•李晓波
当前,又到各地企业、地方政府集中送温暖的时候。不管是报纸、电台,还是电视,我们都看到各级领导轮番上阵,纷纷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标配是一桶油、一包米、一张慰问信和一个红包。有吃有用,真实惠。但,有的职工却为什么对此不领情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这样的送温暖流于形式的成分太重,未真正把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
困难职工需要贴心的帮扶,不需要走马观花式的慰问。在两节期间,我们常常看到这样极端不和谐的场景:某个领导袖着双手,面前是一个从神情到举止都显得局促不安的困难职工,有时还有同样局促不安的家人,领导身后是一大群下属,以及举着相机、摄像机的记者,领导例行公事地问一下困难职工的家庭情况,老生常谈地说一些安慰的话,然后下属递上米面油等慰问品、红包……这样的场景,别说困难职工觉得局促,连我们旁观者都觉得别扭。从困难职工来说,他们需要关爱,但是需要的是贴心的温暖,而不是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敷衍和作秀。
困难职工需要的是长效帮扶,而不是应景帮扶。笔者常常在想一个事情,就是我们的困难帮扶为什么一定要集中在春节期间呢?为什么不建立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把功夫下在平时,为困难职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助力他们早日脱贫脱困。当然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到他们中间去走动,去摸底、去调查,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思谋、多筹划为他们量身打造脱贫路子,这样一来,他们不就可以走上脱贫致富了么?我想,这总比重大节日一拥而上劳民伤财的应景式慰问更能得到困难职工的认可和拥护吧。笔者所在的企业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工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帮扶工作,同时对困难职工档案进行动态管理,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帮扶后情况调查摸底,做到及时完善、补充、分离困难职工家庭档案,做到精准帮扶和应帮扶尽帮扶,确保每个困难职工能够脱贫脱困。
困难职工帮扶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困难职工帮扶需要我们在精准上多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精准帮扶要求我们在访贫问苦工作中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找准把子,变大水漫灌式扶贫为精准滴灌,深入困难职工家庭、社区,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摸清致困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因户施策,助其脱贫脱困。绿水洞煤矿工会2016年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入户调查困难职工650余次,全面掌握困难职工的致困原因、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并及时对378户困难职工进行了建卡立档管理,针对困难职工致困原因分别制定帮扶措施办法,采取了副科级以上人员一帮一帮扶、互助储金帮扶、国家及企业专项资金帮扶等多种途径助力困难职工早日脱贫,2017年两节期间,该矿工会结合困难职工建档情况,共走访慰问困难职工374人次,发放各级帮扶资金及慰问金38.8万余元,真正做到了“不让一户困难职工生活过不下去,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看不起病。”得到了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企业送温暖,少些敷衍了事“示爱”的作秀,多些实实在在“关爱”的温度,试想,还有哪位困难职工会拒绝呢?
(作者单位: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