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精神需求服务资源利用效率。更新决策理念。政府制定政策、法律和制度不能将留守老人视作问题对象,而应将其作为服务对象,也不能仅仅关注其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而应高度重视其精神需求,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相关决策的适用性和长远性。优化供给结构。根据农村留守老人不同类型精神需求强度,社区应优先加大家庭伦理需求和心理调适需求服务供给,在尊重留守老人意愿和提高服务资源易获得性基础上,提供文化娱乐和社会参与需求服务,提高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升级资源要素。通过社区互助组织重新建构家庭伦理秩序,帮助实现家庭生活正常化,运用新型信息沟通手段和人际交往方式加强代际互动,提供模拟家庭生活情境,增加子代情感反哺,满足留守老人家庭伦理需求;建立普查、立档、干预和跟踪心理健康管理机制,联合家庭和社会支持资源,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提供心理支持,对部分精神性问题进行专业治疗,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引导正确面对生老病死,满足留守老人心理调适需求;整合利用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统筹开发符合留守老人理解力和当地文化传统的娱乐形式,推广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理念,满足留守老人文化娱乐需求;创新社区治理形式,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成立社区自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组建能力和兴趣团体参与社区经济发展,满足留守老人社会参与需求。
来源学习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