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微党课、微行动、微公益“三项微活动”。以“微党课”为阵地,从社区党员干部中遴选83人组建讲师团,结合“三会一课”制度,既讲党史理论,也讲身边人身边事,让党课更接地气、更贴人心。以“微行动”为平台,广泛收集居民群众在文化娱乐、健康卫生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制定“微行动”计划和方案,增强“微行动”可操作性。以“微公益”为载体,开展“圆满微心愿”活动,广泛征集贫困家庭、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帮扶需求和意愿1233条。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发挥组织优势牵线搭桥,动员辖区单位、在职党员干部和专业社会组织主动认领“微公益”205条,提高服务针对性。
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依托安广网络、社管信息系统和QQ微信平台,打造“互联网+党建”新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服务、管理迈向“智慧党建”新台阶。官塘社区开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微信平台,建立虚拟课堂,定期推送、发布学习内容,社区微信成为党员学习教育的“掌中宝”。幸福社区成立全省首家社区党校,采取“六位一体”教育模式,包括领导讲政策、部门讲业务、先锋讲事迹、专家讲理论、党员讲成长、书记讲经验,进一步增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灵活性、贴合性和实效性。
建立“三项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充分激发社区党建工作合力。
建立社区激励评价机制。落实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进行述职,接受评议,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强化党建目标考核,建立社区党建“三个清单”,落实党建工作措施,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积极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带动整体水平提升,目前已有1个省级示范点、4个市级示范点。
建立社区民主管理机制。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民自治机制,完善社区民主协商议事和监督制度,规范社区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幸福社区试点设立社区理事会,通过打造居民理事会队伍、完善居民议事规程、发布居民协商(自治)清单、设立居民自治创投基金、开展居民协商(自治)基金众筹等,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重大事项决策。阳光社区建立社区“茶馆会议”制度,共商公益项目,增强居民自治能力,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居民自治中的引领作用。
建立社区服务保障机制。启动“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美丽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落实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建立社区工作者福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和政治待遇倾斜机制,落实社区所属党支部工作经费补贴。加大基层基础设施投入,利用三年时间,加强社区“五中心一广场”建设。积极推进“精品社区”以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一主多辅、层次分明的服务阵地和居民活动场所。
(作者系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委书记)
来源学习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