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山西太原石油分公司 李强
三十年前,猪排骨身份尴尬,据说在肉联厂都是当废料、边角料内部消化,若投放到市场根本无人问津。经济快速发展以来,一部分腰包先变鼓的精英具备了“挑食”条件,推崇“弃肉择骨”,它才有机会走出冷宫粉墨登场,以至扶摇直上,迅速占领国人食单的封面。
后来粗粮、蔬菜谋朝篡位,属于物极必反,与这一篇儿是两回事。
家里经常做排骨,每次不论品相高低、味道轻重、数量多寡,我们都能做到一扫而光。因此我常以为决定饭菜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食材本身应该远大于手艺。
换言之,猪排骨之所以能够让众多吃货青眼有加,绝离不开这部分肉“咋做都好吃”的特殊气质。从专业角度讲,动物身上以骨骼为轴心环绕半厘米的瘦肉,乃是精华所在,生理学家称之为“深层肌肉”。它们紧贴骨骼表面或者深藏骨骼之间,虽分布极广却存量稀少,只有肋骨周遭又集中又均匀,当然最适宜烹调。
妻擅长“家常排骨”,单论厨艺要求,入门级别就行。
挑身材匀称的排骨二斤,快刀斩为四五厘米小段(太小了容易骨肉分离,太大了吃相不好看)。冷水池浸泡半小时,移步高温池翻滚,再到花洒下过一遍清泉,水里火里走一遭,洗净生前留恋。好吧,就是去了血水。
原锅洗净,加入足够淹没排骨的水,陆续放入大蒜、花椒、大料、干红辣椒、葱段、白糖、山楂、老抽,等水大开一根一根滑入排骨,改小火加盖儿。三十分钟左右打开锅盖,确定不论你站在哪个位置都能闻到香味,就代表已经基本成功了,根据口味加盐吧。
建议用真正的盐,不用或者少用那些加碘的。继续文火慢炖,辅料依然首选胡萝卜,时间在二十分钟以上。
这期间可以用另一只锅煮几枚鸡蛋,要煮老。去皮,轻微划几道刀口,妥善安置到仍在沸腾的肉汤里。过不了多久,鸡蛋由外而内“近猪者黑”,变成著名的肉勾蛋。
出锅前,加一点儿鸡精和香油,盛到盘子里最上面搁几缕香菜、一小把碎葱,立刻感觉肥圆笨重的猪也可以有俊俏的角度。如果仍嫌油腻,只需备点儿镇江香醋,味道变化不大,口感更令人舒适。
家常排骨在食谱中排在“制作难度——低”那一档,可见确实容易,烹饪高手多半不屑一顾。但他们普遍待见锅里的汤,反复使用后,深层肌肉的部分纤维完全融化,能明显提高情商,激活身边的任何伙伴,并使之成为可口美食。比如卤鸡爪、卤鸡脖子、炝炒腐竹、焖土豆,或者添水稀释直接煮面条。
我国吃排骨的历史不长,估计与汉民族注重仪容气度,讨厌用手直接抓食、反感放到嘴里一半留在外面一半等传统有很大关系。
查到袁枚《随园食单》有关于排骨的描述为:“取勒条排骨精肥各半者,抽去当中直骨,以葱代之,炙用醋、酱频频刷上,不可太枯。”看起来比我们讲究,不过他是先煮后烤,还要抽骨换葱做大手术,简单的事儿硬是给搞复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