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巴陵石化 胡忠勤
春节前,隔壁邻居将一盆大蒜摆到了阳台,根根葱绿挺拔,很是精神,让人眼前一亮。默契为邻,我家也有一盆栽种不久的大蒜。
我家的这盆大蒜缘于发了芽的大蒜头。那是一个多月前,刚刚过了冬至,发现厨房里的大蒜头居然个个发出了新芽,郁闷之余突然想到何不搞个盆栽,一则可以观赏蒜苗成长,二则可以俟其长大以食,岂不两全其美!于是将蒜头统统栽到青釉的花盆里。这一种不打紧,心里却平添了几分期盼,好几回梦到蒜苗茁壮,灶前蒜香扑鼻。不过,看到邻居蒜苗登台后,感到实现这一愿望应该为期不远了。
窗里窗外,一高一低,这相邻的两盆蒜虽说没有鲜花的招摇悦目,却也相映成趣,共同沐浴着冬日难得的阳光,默默守望,努力生长,一起迎接春节的到来。此时,对它的关心更甚于那些花花草草,就像在期待着一个希望、一次收获。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今城市里高楼林立,道路纵横,土地成了最稀缺的资源,开发所到之处寸土寸金,泥土也变得珍贵起来。凡有空闲之地也变身为绿地,遍植花草树木,哪里还能留有种菜的余地呢?于是有人在便在阳台屋顶,因陋就简地用花盆、铁桶、泡沫箱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家什栽种蔬菜,一时菜品与花木共长,观赏与享用同在,成为民居一道新风景。
住到城里已有几年了,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城市前所未有的日新月异的巨变,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一风景区内竟然发现还有一块最后的菜园。菜园位于千亩湖沿岸一块狭长地带,一边是残垣断壁,那是拆迁后遗留的尚待清除的建筑垃圾;一边是游客如织的湖边休闲游览栈道。夹在其中的就是这片长满绿油油青菜的菜地。菜园利用园艺树丛和自编竹篱笆围成,菜地平整,精耕细作,蔬菜品种繁多,长势喜人,一切都被收拾得井井有条,一看就知道是个种菜的老把式。菜园的主人是一位七旬老者,在此种菜已经有几个年头了。闲聊中得知老人就是此地的原住民,三十年前在此立梁起屋,当年这里还是一块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老人临湖而居,开荒种地,繁衍生息,儿孙满堂。时光荏苒,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没想到还真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几十年后这里成了房地产开发商眼中的黄金地带被征收,老人一家也一夜暴富,拆迁分了几套新房,且得了一大笔补偿款,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辛苦劳累了,但老人还是舍不得就此丢弃种了几十年的菜地,于是,在废墟边上垒石挑土,继续春播秋种。几年来,四季新鲜蔬菜不断,除了自家食用外还有不少可以售卖以贴补家用,老人对此很满足。听了老人的讲述我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不过,这里终究还是要拆迁的。”老人闻言顿时敛起笑容面露伤感,停顿了好一会:“种一天是一天吧!”我后悔口无遮拦戳到了老人的伤心处,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宽慰老人。
若得浮生半日闲,躲进田间事桑麻。何止老人难舍桑麻之乐,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绾着一个田园情结。陶潜有诗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古人眼里,桑麻之事不仅关乎生计,也关乎志趣,是人生一乐。此时,我对这位一直舍不得放弃菜园子的老翁生出几分敬意,为老人难能可贵的执著和坚守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