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2-10 13:37:22
|
查看全部
文化消费渐成风尚
经济日报记者 李 哲
正月十五闹罢元宵,年才算真正过完。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元宵节浓浓的年味儿和人气甚至超过了除夕和春节。不同于春节“内向”的小家团圆,众人走出家门、热闹起来是“外向”元宵节不同的魅力所在。因此,正月十五成为了百姓文化消费的又一个小高潮,赏花灯、逛庙会必不可少,影院里、剧场中人气十足,冰雪项目则是应景而又时尚的选择。
在北京,东城区“非遗闹元宵”第七届新春非遗庙会、房山区龙门生态园庙会等均打出了“非遗”文化的金字招牌。据悉,元宵节期间,房山区龙门生态园庙会将带来15个展演项目和16个展览项目,精彩纷呈的花会绝活与古琴、雕漆、制香、泥塑、根雕、脸谱等精彩手艺相得益彰。
在深圳,随着元宵节的到来,演出市场一派春意盎然,16台演出先后亮相。其中,有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有节日期间备受青睐的喜剧表演《乌龙山伯爵》《李茶的姑妈》,深圳交响乐团则带来了大师经典音乐会。
在哈尔滨,正月十五不闹花灯闹冰灯。今年元宵节期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带来了首届“滚冰节”暨元宵节趣味游园活动,突出冰雪元素与特色。在滚冰(谐音“滚病”)节传统习俗基础上,结合滚雪、冰上龙舟、大秧歌等形式,冰雪元素与元宵花灯完美结合。
与春节期间相比,元宵节延续了文化消费的火热态势,但文化旅游这一重头项目恐将回落。
剧场演出成为新宠。1月27日至2月1日,北京市共举办文艺演出325场,吸引观众约18.1万人次,票房达1642.25万元。亲子家庭类群体成为第二大文艺演出消费主体,占据春节期间北京演出观众总人数的17%,76场儿童剧演出共吸引3万人次。
节日旅游经济恐将回落。与春节长假不同,除正常双休日之外,元宵节并无假期,且人们已逐渐回归平日工作节奏。因此,长途出游并不现实,围绕城市的周边短途旅游会有一定的热度。
文化消费的边界正日益模糊,吃住行游购娱,无不选择同文化亲密接触,节日期间的许多消费都离不开“文化+”的影子。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群众得以更方便地享受到文化消费;另一方面,众多商家需在创新上多下功夫,更多地挖掘文化的内涵,避免一拥而上、千篇一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