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工网讯 (通讯员陈春秋)“在这里,无论是食堂还是住宿条件都比煤矿好,但我认为备品备件管理环节过于繁琐,不利于安全生产……”就华塑与煤矿管理上的差异, 2016年5月从信湖矿分流到华塑水泥分公司的赵宗春说。
如何更好地发挥转岗人员原有的经验和特长,让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华塑股份公司召开煤矿机电系统转岗人员座谈会。11名管理和技术人员开诚布公畅谈来到华塑的感受和想法。
“华塑青年多,思想诉求多样化,平时应该多沟通,减少‘死命令’,这样员工会更容易接受一些。”赵宗春说。
“就是!有些小事通过聊天的方式说说就行了,不必占用大量的会议时间。”与赵宗春一起到华塑的机械动力厂副主管陆广民,转岗前在海孜矿运输区工作。
陆广民说,刚转岗时每天要接听五十个以上的业务电话,后来通过协调,优化了调度系统,理顺了工作关系。
“过分依赖会议,只能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针对陆广民的发言,公司分管领导现场补充说,“今天的座谈会没有对错之说,希望大家敞开心扉,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把煤矿优良的作风带到华塑来!”
“要想设备好,规范操作比日常维护更重要!华塑在设备管理上还有不少工作可做。” 曾在朔石矿业当过四年保运区区长、现在电石厂的褚衍坤发言“一针见血”。
“华塑是一家年轻的企业,设备管理上可以说比华塑还年轻。”公司分管领导坦言,企业组建之初,大家集中精力抓安全生产,在设备管理方面欠了“账”。
近两年,华塑先后组建了专业化的队伍,完善了管理机制,开展了设备专项治理、 “两室一间”专项督察等活动,不断提升设备管理质量。2016年,公司又陆续从去产能矿井“挖”来一大批机电专业的“精兵强将”充实队伍。
“这里的队伍朝气蓬勃,安全管理精细,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大……”与褚衍坤有共同经历的热电厂供电车间代理主任徐超感慨,“华塑设备型号多,种类多,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华塑目前涉及化工、电力、冶金、建材、非煤矿山、物流等产业,是淮北矿业“一体两翼”发展的两翼之一。
“在煤矿,大家普遍认为华塑是地面单位,比矿上轻松得多,其实,这里的压力一点不比煤矿小!”去年9月加入华塑的副总工程师王小勇显然更有发言权,“不管过去干得如何,来到华塑跨度很大,必须要有‘归零心态’,把煤矿好的经验、做法带到华塑来!”
华塑力推精干、高效、灵活、科学的用人机制。针对新引进人员,他们一律打破身份界限,先“赛马”再“选马”,努力营造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发展环境。2016年,有3名来自煤矿的正科级干部,分别通过综合考评走向中层管理人员岗位。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