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9|回复: 0

共建共享,海安开发区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发表于 2017-2-13 06:21: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2016年,对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百姓来说,是更上层楼的一年。家门口新建的大学迎来首届新生;“琴棋书画”俱全的文化站对外开放;农村环境率先推行“五位一体”市场化运作……一桩桩民生实事,勾勒出一幅共建共享的民生幸福新画卷。[align=justify]夯实富民之基,让幸福有“自信”[align=justify]“我在外面漂了好多年,如今回来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真好!”回顾这些年来的成绩——注册办厂、订单不断、业务增长,返乡创业的海安燕苏服饰编结厂负责人杨海燕十分自豪。她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将订单分发到有需要的农户家中,方便农家妇女利用农闲进行加工,带动了周边300多户共同致富。[align=justify]在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像杨海燕这样的返乡创业明星不胜枚举,昔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想法,已转变成“一人创业、带动一方”的创业思维。近年来,海安开发区抢抓创业“风口”,鼓励“初始创业”,激励“外来创业”,扶持“返乡创业”,激发农民致富潜能。2016年,全区龙头企业带动创业34个,建筑板块领衔创业36个,商贸物流加盟创业63个,新增就业促进型创业项目277个。[align=justify]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补齐农村短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村级经济是关键。位于城郊的泰宁村,在村级经济发展过程中,巧借“互联网+”快车,积极培育电商产业,全村500多家经营户在京东、天猫、一号店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办了网店。2016年7月,该村获评江苏省第四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成为海安独一无二的“电商村”。2016年泰宁村村营收入突破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align=justify]以村强带动民富,这在海安开发区已成为撬动农民致富增收的有力杠杆。通过落实新增税收返还、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开发利用集体资源等举措,促进村级经济的增收。2016年全区31个村新增二、三产项目314个,享受到282.11万元税收返还资金。[align=justify]织密利民之网,让生活有“底气”[align=justify]2016年9月开学季,秀丽典雅的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一片欢腾,1504名2016级本科新生相聚这里,开启全新的校园生活。[align=justify]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的建成、开学,圆了海安老百姓“家门口上大学”的梦想。为了让更多人享受更优质教育,区财政投入近2亿元,推进各校园教育基础投入,新建教学楼、综合楼1.16万平方米,改扩建食堂、综合楼5160平方米,公办、民营各类教育机构百花齐放。[align=justify]一系列关系民生福祉的行动从教育向文化延伸、向医疗拓展。丰产社区年逾70的肖学贵几乎每天都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室“串门子”。“我们老百姓也有了自己的‘签约医生’,现在我血压正常了,血糖从24.1降到7.1,整个人神清气爽。”老肖赞许的,正是海安开发区推行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该模式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区共签约服务对象823人。[align=justify]以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为导向,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开发区文化站,先后被评为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省民间艺术之乡、省体育强镇、省文明乡镇。全区涌现出3位“中国好人”,建立“580”志愿服务站,注册志愿者1.7万多人,不断擦亮“523”文化品牌,在文化为民中育民,在文化乐民中惠民,构建起幸福“精神家园”。[align=justify]铺就安民之道,让和谐有“基础”[align=justify]2016年初,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安法治志愿者联盟在全县率先成立后,志愿者们就忙开了:在刘缺村,召集网格员及村民代表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法治宣传知识讲座;在延寿小学,向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发放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单;在东城社区,为辖区内居民开展冬季防火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全区21个“志愿者工作站”,已然成为免费为百姓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维权、调解纷争的新阵地,受到群众一致好评。[align=justify]“风气好,治安好,我们安心着呢”,经常加夜班的西蒙电器职工高玲说:“现在开发区的旮旯里都有‘警察的眼睛’盯着,不管多晚回家都不用担心。”高玲说的“警察的眼睛”,就是海安开发区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设的技防工程。目前,海安开发区已形成以重点道路卡口监控为骨干、各街村治安监控为支撑、集镇和集聚区技防监控为基础的立体监控网络,群众的公共安全感满意度达96%。[align=justify]“我们这里是10多年的老小区,但是改造以后就像住进了新小区一样!”“重生”的开发新村,收获了居民的一致点赞。海安开发区先后投入540万元,对26个老旧小区进行了12个项目的提升改造,卫生死角清理干净,地下管网全面疏通,道路修整、围墙补缺、外立面粉刷等让一批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align=justify]紧跟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海安开发区先后规划建设了14个安置小区近2万套安置房,探索构建了“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为民服务中心、警务室、阅览室、农贸市场、卫生服务站等也一一走进新型社区,让“洗脚上楼”的农民不仅住得舒心,更能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服务。[align=justify]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民力。面对新时期民生的新诉求,海安开发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折射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承载的是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 杨立霞[align=justify]来源;新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