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打仗,部队建设的担当
习主席讲过,“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建设各项工作,如果离开战斗力标准,就失去其根本意义和根本价值”。军队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身上有千钧重担,身后有千军万马,一定要把善谋打仗、打仗打赢作为主业主责,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保持即战的心态,枕戈待旦想打仗。“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天职,是部队建设各项工作根本价值所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风云多变,我国周边环境多危复杂,广大官兵尤其是指挥人员,要破除当“和平官”的消极心理,破除任期内打不起来的模糊认识和畏战惧战情绪,树牢战的思想,强化忧患意识、担当意识,以明天就要上战场的心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牢记职能使命,把谋打赢作为第一职责,把指挥员作为第一身份,把领兵打仗作为第一要务,时刻绷紧打仗这根弦,等待出征这道令,按照打仗的要求搞演练、抓准备、订计划,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保持首战的状态,挑灯看剑钻打仗。现代战争首战就是决战,首战左右结局,尤其是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政治战、网络战、舆论战、混合战等特点日趋明显。面对世界军事变革新形势,要以战略思维和前瞻意识谋大势、抓大事,瞄着强敌对手开展重大作战问题攻关,重点研究现代战争联合作战制胜机理和可能遂行的军事任务、行动样式和斗争策略,不断提高谋划打仗、指挥打仗能力,真正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保持开战的姿态,英勇顽强敢打仗。作为军队高级干部,必须带头强化应对强敌挑衅首当其冲的责任,强化领兵打仗舍我其谁的担当,强化保家卫国冲锋在前的自觉,坚决完成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赋予的使命任务。必须身先士卒,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激荡起横刀立马的豪气、敢打必胜的勇气、赴汤蹈火的胆气、宁死不屈的骨气,成为国家之剑的寒锋利刃。始终绷紧打仗神经,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冲锋姿态,“如同一颗上了膛的子弹,随时准备射向敌人胸膛”。战争丛林法则警示我们,能战方能止战,打赢才是硬道理。决不能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断,不能让甲午之殇再度成为民族之殇。
身洁气正,部队建设的关键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习主席指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古往今来,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一支没有良好作风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在全军上下共筑强军梦的当今,在深学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当下,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关系到军队建设全局,关系到强军目标顺利实现。
夯实律令如铁的基本素养。“令严方可肃军威,命重始足整纲纪。”治军之道,得之于严和实,失之于松和虚。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号令意识,不管条件多困难、情况多复杂、环境多艰苦,发扬能打硬仗、连续突击的顽强作风,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命令指示,切实做到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候、生死关口能够豁得出去、顶得起来。带头强化令行禁止意识,让打就打、叫停就停,保证中央军委、习主席的决策部署落到底、落到地。
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做事要实,尤其是战区指挥机构的将校军官,开局之初要防止急功近利,不烧“三把火”,不踢“头三脚”,不搞“假把式”,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事,一切围绕打仗需要展开,让各方面工作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战的检验。要坚持打仗牵引作风转变,迅速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坛坛罐罐、婆婆妈妈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担起打仗的“主责”,换上鼎新的“轻装”,让人员回归战位、时间回归中心、训练回归实战、标准回归打赢,推动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真正让一切有利于“准备打仗”的力量整合成一个“能打胜仗”的有机整体。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时刻牢记党的纪律和规矩,带头学规矩、守规矩、严规矩,始终用信仰信念之道、党纪国法之规来约束自己、净化自己,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带头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坚决反对好人主义,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形成是非功过分明和团结向上的风气,使各级人员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钻研打仗、指挥打仗上来,让“中国梦”“强军梦”成为广大官兵最根本、最向往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作者:王伟,北部战区副司令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