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中国立场与世界胸怀的统一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既鲜明地站在中国立场上,反映中国人民诉求,表达中国人民愿望,同时又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充分体现了中国立场与世界胸怀的统一。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俄通—塔斯社、俄罗斯全国广播电视公司、南非卫星电视五台、印度报业托拉斯、巴西《经济价值报》和中国新华社记者的联合采访时,就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关注的重大命题,也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条主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民族复兴与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而展开,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等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积极创新外交理论和实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他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深刻领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