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两大不平衡现象
盘点2015年艺术市场,有两个不平衡现象: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不平衡;中国艺术市场与西方艺术市场的不平衡。
首先,2015年一级市场仍然保持活跃与繁荣。2015年初,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首次将3月作为展期,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让香港地区的一级市场进入健康活跃的态势;而内地的艺术博览会,尤其是上海的小型艺博会继续活跃,其中,前两年以“小而精”著称的ART021最为活跃,2015年完全抛弃了以往的标签,请来了高古轩、尚塔尔·克罗塞尔等已阔别中国内地艺博会数年的国际画廊巨头,开始了扩大规模、国际化的转型,重新点燃了在上海创建当代艺术交易平台的新动力。
不过,经济环境恶化也冲击着一级市场。比如老牌的上海艺博会,参展画廊和销售状况较往年出现明显下滑。记者采访在一级市场深耕10余年的画廊经理南希时,她正准备着参加新加坡艺博会的行李,她告诉记者:“2015年市场不太景气,3月和10月在香港参加的亚洲当代艺术展,除去销售量不错外,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几个的新客户。”她略带担忧地表示,明显感觉2015下半年,生意难做,比2014年更差。尽管在国外展览成本比较高,效果却比国内好,有赢利,还能开拓市场。像南希这样的一级市场中人奔走在艺博会中,几乎是整个行业内的普遍现象,不过南希还是在上海艺博会上发现了市场新动向,即价位在四五千元的装饰性作品销售较好。可见,一级市场渐次出现价位不高的消费作品且颇有市场。
其次,二级市场的各项指标却持续下滑而进入2012年行情调整以来的最低谷。2016年1月18日,中国拍卖协会发布2015年度拍卖行业蓝皮书。发布此报告的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表示,2015年中国拍卖市场从成交额、成交率等指数来看,经过调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仍没有走出困境。大型拍卖公司的成交率都有所下降,而中小型拍卖公司则出现了亏损,甚至停拍,市场下滑态势依然在持续。她认为,中国书画板块拍卖业绩下滑,是2015年整体拍卖市场下滑的主要拉动因素,对总成交额的影响率达到90.55%。而流动性资金转向股市、黄金及一些新兴产业,对拍卖市场的持续下滑也起到直接作用。
此外,“东方不亮西方亮”,也许是第二种不平衡亦即西方艺术市场繁荣与中国艺术市场萧条并存的真实写照。2015年西方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两大板块仍然十分活跃和繁荣。通过已公布的佳士得、苏富比2015的业绩报告,可以看到他们的整体拍卖业绩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如2015年春季,毕加索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以超过1.79亿美元的价格创造了全球艺术品的拍卖纪录,贾克梅蒂的雕塑《遥指》则以超过1.4亿美元的价格创造了全球雕塑作品的拍卖纪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市场环境里,中国藏家也纷纷涉入西方艺术品收藏领域。一方面许多令市场瞩目的大藏家也参与了西方艺术最活跃的这两大板块。2015年秋季,著名中国藏家刘益谦就以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的巨资拍得莫迪利安尼的画作《侧卧的裸女》。王中军、王健林等越来越多的大藏家走向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非传统中原文化的“泛亚收藏”。如刘益谦在2015年3月的纽约佳士得“锦瑟年华”安思远珍藏拍卖会上,以486.9万美元拍得西藏11、12世纪铜瑜伽士坐像,刷新了西藏雕像的拍卖纪录。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圈外有很多热钱在等待进入市场,但都缺少一个专家或者专业的团队给予正确的意见。”宝龙集团是近年涌现出的大买家,2013北京保利秋拍上,以2.28亿元拍下黄胄《欢腾的草原》成为当年最高纪录。金汐女士负责宝龙集团所属的画廊,她对记者所说的也许代表了市场大部分买家的心声:“热钱还是有的,只是大家都在观望。2015年的市场并不太好,这个时候需要有影响力的大公司给行业树立起投资方向的风向标,给予藏家指向,经过几场拍卖或者策展能够给市场定出基调和价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