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经过测评中心和360度问卷,我们发现某位销售经理具有非常好的市场敏锐度和个人管理能力,但是在带领团队激励下属方面做得不够。咨询顾问建议通过课堂发展、导师定期跟踪辅导和委派“带团队”任务3方面对这位销售经理的能力进行提升。课堂发展可以从意识上给人以刺激,让领导者从思想层面了解带领团队激励下属的典范做法。导师定期跟踪辅导,通过每月一次面对面的谈话,导师根据销售经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通过提问启发的方式,引发思考,实现行动的改变。而委派“带团队”任务, 则是通过实战的经验,让领导者在经验中思考、尝试、调整、学习。经过6个月的辅导,通过个人访谈和360度问卷等方式,对该销售经理“带领团队激励下属”这一能力的提升情况进行考察,并跟进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仅仅在上岗前对领导者进行的领导力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来关注一下领导者接受跨地域领导任务之后的发展。
Michael Watkins 在他的著作《第一个90天》中,分享了新官上任的成功战略,迅速渡过“临界点”,走向成功:介绍你自己、加速学习、随机应变、小试成功、和上级沟通、内部整合、建立团队、跨部门合作、保持平衡、全速前进。
一个有效的入职计划和相应的发展支持可以大大加速入职领导者为组织产生价值的速度。入职发展可以使他们和新团队迅速建立默契,和利益攸关方取得良好的关系,及时顺利取得组织的资源。对领导者的发展,不仅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发展、“一对一”辅导、和高层的当面接触、轮岗、学习小组、智慧转移、商业案例等等都是提升领导者能力的手段。至于采取何种手段、何种内容,还要从企业战略出发,看哪一种方式和资源能帮助领导者更快地提升能力。
以轮岗为例,研究表明,人才的成长并不取决于他有过多少经历,而是取决于在这些经历中他经历了多少挑战。重复工作的数量只占能力成长的1%,而其他的一些经历,例如:带领团队(13%)、创新地解决问题(14%)、开发部门策略(13%)等,却会使人才的能力快速大幅成长。因此,一个未来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或者说是人才,应该在工作中尽量多地经历这4种挑战。轮岗的目的,就在于为企业培养未来的管理者,让未来的领导人能够大致经历这4部分挑战,以期让管理者得到足够的锻炼,使得他们在10-15年后能够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
【案例】某大型民营集团, 通过收购的方式,成为拥有20家子公司,跨10余个城市的集团性公司。他们一直有意识地运用轮岗来锻炼和培养未来的领导者。以人力资源部门为例,他们认为,任何一个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对业务有深入地了解。他们把总部的一些有潜力的人力资源经理轮岗到下面的子公司,经过2-3年的锻炼,既了解了业务,也建立起了人脉, 为他们成为集团层面的领导打基础。
组织、团队领导力的提升
正像领导力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主张的那样,领导力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单单提升领导者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能保证领导者接受的跨地域任务的成功。
据翰威特最具领导力公司研究,高层领导的参与和重视、公司相对明晰的沟通渠道、与战略接轨的绩效激励体系等都是培养跨地域领导者的成功因素。
因此,处于跨地域扩张时期的企业,要从多个层面,为提升组织、团队和个人的领导力提供平台和资源。
案例一:某世界500强公司,聘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做业务发展战略,在设定进军 中国50(净值 讨论)个城市的战略时,公司突然发现,公司内部的人才储备远远跟不上公司业务的要求,特别匮乏能够领导销售团队的区域经理和领导区域经理的大区销售总监。内部培养,已经来不及。高薪聘请外部人才?人员成本昂贵,而且他们能够适应公司并快速发挥作用也是个问题。结果,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就这样因为人才短缺问题搁浅了。
案例二:一个颇具实力的地方性房地产公司从2005年初进行跨地域的扩张,准备在几个重点城市成立区域中心性质的分公司。赵先生是一名有多年经验的项目经理,为公司立下过赫赫战功。通过简单的面试和内部审议,他被任命为成都分公司总经理。上任半年后,成都分公司的业绩下滑,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而且员工队伍流失率很高。在半年的绩效考评谈话中,他主动要求回到原来的角色,原因是“管人太分心, 还是管理项目比较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