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1|回复: 1

可可托海:一个历史的仰角

发表于 2017-2-15 14:28: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 可可托海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从乌鲁木齐飞往富蕴县城,再坐车行进东北方向,经过传说中的九十九道弯的山路,就到达了这座边陲小镇,往昔保密的小城今天显得如此宁静祥和。[align=justify] 从时光隧道穿越回半个世纪前,在中苏合营、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历史时期,可可托海曾经聚集了上万人,外籍专家、军人、兵团职工、地方干部、大专院校学生等各界人士怀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从四面八方来到小镇上,在荒芜的土地上蒸腾着汗水,燃烧着激情,把地图上无名的可可托海变成了一个为新中国“两弹一星”和有色金属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型稀有战略金属采选基地。[align=justify]几十年过去了。今天,当我们来到可可托海,怀着极其崇敬和庄严的情怀,见证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往事,仰望那些历史留存的苏式建筑、矿坑矿洞以及人文史记,深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新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红色基因。夜深人静之时,仿佛依稀传来几十年前的劳动号子和马儿嘶鸣。[align=justify] 民族工业从这里崛起[align=justify] 岁月,像一支如椽的巨笔,在中国雄鸡版图的上翘尾尖部位书写下一段不朽传奇。可可托海——这个千百年素来沉静的小镇,七十年前,曾一时人声鼎沸,灯火通明,照耀着这座沸腾的矿山,辉映着过往的辉煌足印,与初生共和国的脉搏同时起伏跃动。[align=justify]1949年12月16日到次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苏联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国事访问,签订了对当时冷战格局以及中国未来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根据这个条约,1950年3月27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协定》,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由此诞生,所属阿山矿务管理处随之在可可托海设立。[align=justify] 消息传回国内,一时舆论哗然,不同的声音悄然而出。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看到国内有些人对中苏两国合资兴办企业一事不理解,于是指出:“为了利用外国资本主义以促进中国的工业化,某些事业和外资合营及成立这种股份公司甚为必要,不独和苏联,和各新民主主义国家,甚至和资本主义国家还可能在适当的条件下订立这种合营合同甚至租让合同。”1950年4月1日的《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社论《欢迎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的中苏经济合作》。[align=justify] 可以说,解放初期的新疆轻重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连一颗标准的螺丝钉都造不了,而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藏的开发则因苏联对战略金属的需要,早在三四十年代便已开始零星开采。新中国初建,两国政府为解决历史遗留和今后合作问题采取的合营体制,与解放前盛世才时期大相径庭。以可可托海矿为主体的中苏金属公司实现了“平权平股”,即各占50%股权,产品也不是盛世才时期的无偿运走,而是作价销售和共同经营。新中国领导集体在这里实践着“共产党人也能搞好经济,也会搞工业,在较短时间里建立起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诺言。[align=justify]在可可托海矿史地质陈列馆里,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王震对金属公司的批示历历在目,这里宝贵的战略资源时刻牵动着中央高层的神经。[align=justify] 中苏合营在矿区持续了四年。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批大中专学生和转业军人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在这里开疆拓土,开发矿业。各国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苏联先进的地质、采选技术源源不断地向可可托海汇集,新中国第一批矿业人在这里实践着为祖国奉献宝藏的事业理想。[align=justify]可可托海也骤然成为了一个“打破以美英为首西方国家物资经济封锁和垄断”的通气孔,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昭示着它的勃勃生机。1952年10月,新疆第一个664千瓦的小水电站在可可托海竣工发电。与此同时这里保密工作升级,可可托海被冠以“111矿”的代号,所有生产经营通讯以密码电报的方式与上级和国家重工业部进行联络。[align=justify] 四年的中苏合营加快了矿业开发进程,01号(铍)、02号(锂)、03号(钽铌)矿产品产量成倍增长。1955年初苏联政府把四家合营公司股份转让中国,从此可可托海矿进入了中国自主开发时代。[align=justify]可可托海3号矿脉是世界级矿藏,离开了苏联专家的帮助和技术力量,中方能不能独立完成开采任务,成为考量。1957年由中国人独立自主编制的第一份3号矿脉地质报告“1957年地质综合储量报告”完成,并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为大规模露天开采3号脉提供了翔实的数据资料。[align=justify] 主持编制这份报告工作的葛振北是1951年来到矿区的第一个大学生,今年已近九十高龄,他和苏联地质学家H.A.索洛多夫在矿区曾有过一面之缘,虽然苏联专家很友好,也认真地传授技术,但对我们的技术能力还是有些怀疑。他回忆说,“H.A.索洛多夫一次和他在3号脉相遇,就问我你认识长石吗?我当时会些俄语,可以听出在用词表达上对我们的轻视,不久他们就回国了。”[align=justify]1955年至1968年,可可托海矿区的苏联专家和技术工人陆续撤离回国,一封封缺人要人的电报发向北京。北京、上海、四川、东北……,一路路建设大军挺进新疆,进发可可托海。[align=justify] 中苏交恶和西方经济封锁并没有使这座矿山建设停顿,却使它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崛起之路。经过二十年的建设,至七十年代末,这里成为中国最大的锂铍钽铌综合采选基地,中国锂工业在新疆开端,多项采选先进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有力支援了我国国防尖端和民用工业,还为内地科研院所、矿山企业输送了一大批骨干力量。[align=justify] 中国志气在这里升腾[align=justify]新疆自古以来就有“金玉之邦”的美誉,阿尔泰山更是藏金蕴宝,富甲一脉。3号矿脉是北疆明珠可可托海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走到3号矿脉露天采场边,你会被它的大气恢弘所震撼,十三层螺旋车道状如古罗马斗兽场,椭圆形峭壁如刀砍斧削,回荡着远去的鼓角铮鸣。[align=justify] 3号矿脉是世界级超大稀有金属典型矿床,是超大型铍矿、中型锂矿及小型钽铌矿,因其形态独特,规模庞大,矿物种类繁多,矿物稀有,矿物结晶粗大而驰名中外。岩钟由9个同心环带组成,整体状如巨大的草帽,向地球深处与四周延伸,伟晶岩成因理论依此提出。专业人士称它为“地质教课书”、“世界天然地质博物馆”,近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中外地质学家的目光,至今还有许多未解之迷值得探寻。[align=justify]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3号矿脉的历史贡献才逐渐被人揭晓,于是“功勋矿”、“英雄矿”的赞誉之词才纷至沓来。[align=justify] 2015年10月,深秋的北京,落叶缤纷。“可可托海”第一次以荣耀的身份来到首都,一场高规格的“可可托海精神研讨会”在新华社总社举行。一位满头银发、个头不高的老者起身发言,他略显得激动,声音时而高亢、时而沙哑,他发言时间不长,欲言又止。“可可托海是一个不需要高歌的地方,过去是这样,现在也应该这样,它今天还是国家战略金属的重要基地。”中国稀有金属材料专家马世光教授虽然没有到过可可托海,但他对“可可托海”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了。[align=justify] 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邹天人教授作为中国研究3号矿脉专著理论著述颇丰的权威专家,对可可托海今天仍是中国重要的战略金属基地这一看法表示认同。他希望国家及早建立完备的战略物资安全管理储备体系。[align=justify]远山青黛,额河无语。在今天的许多人眼里,并不知晓大国重器是如何炼成的,那些远比黄金珍贵千倍、万倍的战略金属是如何从可可托海走向罗布泊、酒泉和西昌的。[align=justify]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化作天地惊雷,震惊世界。“二十年中国也搞不出原子弹”的蔑视灰飞湮灭;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再次升腾起蘑菇云,导弹、卫星相继成功发射。[align=justify] 在新疆罗布泊的荒原上,矗着一块石碑,赫然刻着张爱萍将军的草书手迹:“中国首次核实验爆心”。一个甲子过去了,冬去春来,爆心四周已长满重生的小黄花和骆驼刺,一如3号脉边枯荣又生的野草。[align=justify]稀有金属无可比拟和替代的特殊性能,一直为各国所青睐和争夺,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为中国“两弹一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料,或许正因此,也是前苏联所看重的地方。[align=justify] 无法否认,3号矿脉是大自然赐予中国的丰厚宝藏。新疆地质专家李庆昌说:“在阿尔泰山南坡的中国境内长300-400公里,宽80-100公里区域内富含着稀有金属。”中苏关系破裂后,国家只好用中国珍稀的矿产品抵债,意图早日还清苏联外债,以不受他国裹挟。矿区职工领命后,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齐上阵,在哈气成霜、滴水成冰的各个矿点,从岩石里撬出矿石,扛出矿场,再一个爬犁一个爬犁地拉运到选厂,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出口大会战”是可可托海有色职工对国家使命的无声担当。[align=justify] 1965年,中国政府宣布:中国既无内债,也无外债。还债期间,又值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品匮乏,内外交困,一吨矿石能抵数十吨甚至数百吨农产品,在苦难中刚刚起步的中国硬是挺了过来。[align=justify] 红色基因在这里流淌[align=justify] 可可托海镇五六十年代曾被人们誉为“西部小上海”,成为物质与精神生活双丰的历史坐标,它是一个因矿而兴的矿业小镇,也是新疆第一个现代化工业小镇。中苏合营时期,这里先由苏联红军守卫,后换防为解放军公安营。在中苏高级管理人员里,一方是多由中共党员的“老革命”、“老红军”担任,苏方多由苏共党员任职,红色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两个大国文化在这座小城交汇融合。矿区的职工既有本地的原住居民——哈萨克族,也有不断从伊犁、塔城、阿勒泰、奇台涌入的新疆其他民族,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调与不同风俗在这里不断呈现。在这里工作了十年,最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院长的孙传尧说:“可可托海的人来自天南海北,带来的都是自己家乡最美好的品格,表现的总是自己家乡最美好的一面。”[align=justify] 在矿区职工心目中,有位“老革命”让他们难以忘却。安桂槐,这位七尺的山西男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毅然和妻子史云花来到可可托海。“在合营公司搞管理,不懂俄语怎么能行?”只有初小文化程度的安桂槐暗下决心,向懂俄语的人虚心学习,小本本里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单词。一次他上卫生间,还蹲在那里背单词,被苏联专家发现了,说“中国有你们这样的人,一定能干好。”[align=justify]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矿区粮食供应紧张,战友给安桂槐送来了几袋面粉,他安排送到了托儿所,家里三个孩子却还饿着肚子。[align=justify]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老革命的清廉质朴的作风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在矿区人员大精减时,许多老干部主动把自己的妻子裁下来,成了普通的家属工,干最苦最累的活,既便是当干部,也拿着比工人还低的工资。[align=justify]恰盘,一位土生土长的哈萨克族汉子,他和许多同族兄弟一样,获得了自由和新生,放下了羊鞭子,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代哈萨克族产业工人。他要用劳动来报答党、报答国家的恩情,于是拼命工作,一年干了三年的活,被矿区称为“雪山雄鹰”和“深山开矿的硬骨头班长”,不幸的是,四十来岁时,恰盘便因病去世。[align=justify]为了把公家的羊群一个不少赶回羊圈,哈萨克族职工白山别克硬是用身体在雪地里拱出一条羊道。到了羊圈,白山别克已经冻成了一个冰人。[align=justify] 在可可托海的伊雷木湖畔,有一群来了就再也回不去家的人,最年轻的只有19岁,他们都是在最艰苦的水电站建设中牺牲的无名英雄,他们是共和国水电史上奇迹的创造者。[align=justify] 一位五十年前水电站建设的设计者再次回到故地,留下一首那时的诗句:“赳赳雄狮出塞关,现场设计为方向。英雄目下无艰难,不亮明珠誓不还。”[align=justify] 和这位老先生一样,一批批建设者们来时风华正茂,归时两鬓斑白。大西北的苍凉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品格,额河日夜流淌的河水滋养着他们的灵魂。面对可可托海这片热土,他们骄傲地说,我曾在可可托海工作过、奉献过……[align=justify]2015年,中国航天基金会会长张建启中将在授予可可托海“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仪式结束后说,一定要去陵园去祭奠那些为国之重器做出贡献的人,可是这里却只有一片荒草丛生的、墓碑朝向着南方的坟茔。[align=justify]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align=justify]可可托海精神是什么?它是一部各民族兄弟用生命托付、共建家园的奋斗史,它是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担当国家使命、工业强国的梦想;它是一曲荡气回肠、抛洒青春热血的壮美乐章。今天,“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分忧”的可可托海精神正在新疆大地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align=justify] 后资源时代的战略转型[align=justify]共和国不会忘记可可托海的历史贡献。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批示,将可可托海纳入国家独立工矿区转型规划。2014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设立可可托海干部教育基地。2015年,中国航天基金会授予可可托海“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可托海矿区在历经工业化的磨砺后,进入了发展的历史新纪元。[align=justify]2013年1月,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成立了新疆可可托海北疆明珠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可可托海的工业旅游项目,重点利用三号矿坑、地质陈列馆、地下水电站、八七选厂等工矿业资源,以“可可托海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可可托海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国家矿山公园新景区。[align=justify]如今,可可托海的“名片”上被贯以矿山地质公园、红色教育基地等称号,成为自治区的红色爱国主义旅游基地、地质矿产科普教育基地和全疆的党员培训基地之一。可可托海的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自2013年至今,累计游客接待量达100万人次。每天,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以及可可托海创业者的后代们,踏上先辈们曾经工作过的热土,无不唏嘘感慨,受益良多。[align=justify]在可可托海,除了本文所叙述的三号矿坑、地下水电站、地质陈列馆之外,还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align=justify]——拥有四十多年辉煌历史的八七选厂。从这里走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为代表的一大批有色金属行业翘楚;[align=justify]——见证时空的苏式老木桥。这里成为摄影、写生的绝佳之地,站在桥上倾听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的潺潺水声,感受沧桑历史的跌宕起伏;[align=justify]——还有额尔齐斯河大峡谷,伊雷木湖,白桦林公园,雪岭云杉,东风农场……给你一个最美丽的北疆世界,让你情迷可可托海这颗北疆明珠。[align=justify]如今,可可托海的“名片”上被贯以矿山地质公园、红色教育基地等称号,成为自治区的红色爱国主义旅游基地、地质矿产科普教育基地和全疆的党员培训基地之一。可可托海的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自2013年至今,累计游客接待量达100万人次。每天,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以及可可托海创业者的后代们,踏上先辈们曾经工作过的热土,无不唏嘘感慨,受益良多。[align=justify]在可可托海,除了本文所叙述的三号矿坑、地下水电站、地质陈列馆之外,还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align=justify]——拥有四十多年辉煌历史的八七选厂。从这里走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为代表的一大批有色金属行业翘楚;[align=justify]——见证时空的苏式老木桥。这里成为摄影、写生的绝佳之地,站在桥上倾听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的潺潺水声,感受沧桑历史的跌宕起伏;[align=justify]——还有额尔齐斯河大峡谷,伊雷木湖,白桦林公园,雪岭云杉,东风农场……给你一个最美丽的北疆世界,让你情迷可可托海这颗北疆明珠。[align=justif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8 13:43:55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