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新北市新店区的中心位置,有一片河面名为碧潭,其上架起一座碧潭吊桥,瑠公圳遗址建在一旁低缓起伏的山坡上。每逢周末假日,碧潭便成为许多都市人放松心情、休憩的绿洲,河面上大人小孩奋力踩着脚踏船;到了夜晚,碧潭吊桥的七彩光雕又会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去年12月,碧潭开始上演精彩的夜间水舞秀,多彩的灯光、音乐和水舞表演,让碧潭成为从早“闪耀”到夜晚的景点。
老中青三代桥
新店溪是淡水河水系三大支流之一,河长81公里,流域面积为921平方公里。新店溪四周雪山山脉环抱,“曲流地形”是新店溪独特的地质景观,新店流域西侧的南港砂岩露出地表,因曲流切割形成陡岸景观,这正是碧潭风景区最具特色的景观。
碧潭并不是湖泊,是因地形形成的一段比较宽阔的河面。据《新店市志》记载,碧潭又称赤壁潭、石壁潭、狮山边大潭。碧潭最早命名源自新店客家人,他们将其命名为“赤壁潭”或“石壁潭”,后来,当地乡绅蔡玉麟曾以新店的青山碧水作了一首诗,而后又将其更名为“碧潭”。
从渡船头至碧潭大桥,碧潭景区面积总计27万平方米,其优美的景色曾在1927年入选“台湾八景十二胜”。
新店溪把新店大坪林和安坑分为东西两岸,为了连接两岸交通,桥是必不可少的。在17世纪至19世纪造桥技术尚不发达时,当地人需冒着风险游泳渡河,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郭锡瑠的儿子郭元芬找到了一种更为便利的办法,他利用竹子编成竹蛇笼放在水中,建起堤坝,竹蛇笼就充当了连接大坪林和安坑两岸的便桥。1881年,渡船开始沟通起新店溪两岸的交通,人们的生活得到极大的便利。
1937年,横跨新店溪的碧潭吊桥建设完成,这也是新店溪的第一座桥。短短200米的吊桥乘载了当地人许多的甜蜜往事,后来由于吊桥铁锁腐蚀较严重,当地人于1956年在新店溪下游处又修筑了一座水泥结构的碧潭桥,1997年北二高通车,此处又多了一座大拱桥,使得碧潭同时拥有了老中青三座桥梁,跨越不同年代,成为特色景观。
精彩绝伦的水舞灯光秀
碧潭西岸的崖壁陡峭,素有“小赤壁”美誉;东岸真爱码头则能体验天鹅船等水上项目。沿岸的亲水步道有阶梯式观景台,还有许多茶棚和商家,有类似欧洲河岸一般的景观。
黄昏时分的碧潭令人沉醉,徐徐微风拂过脸庞,耳边传来的皆是游人的嬉笑声,到了晚上,碧潭吊桥上的彩色灯光亮起,吊桥犹如一道横亘在水上的彩虹。从去年12月开始,碧潭景区每晚都会上演一场别致的“碧潭水舞秀”,吸引了不少游客。
在台湾,我见过许多水舞演出,然而“碧潭水舞秀”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舞台是在流动状态下的新店溪上搭设的,相比其他封闭式水池场地,难度系数要高得多,对灯光、浮台等设备设施的固定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碧潭水舞秀”采用最新立体式水舞技术,水型由三个直径十米的圆形水柱组成,搭配台湾厂商开发制造的3D喷头,造型独特。
碧潭水舞秀每天18:00至20:30上演,每逢整点和半点,游客都可欣赏不同曲目伴奏下的表演,每个曲目约5分钟。到达碧潭的当天晚上,我和朋友观赏了两首水舞曲目。第一首为“赤壁”,源自碧潭的“小赤壁”之称,是以赤壁怀古的角度谱写的,曲风宏伟;第二首为“铁达尼”,营造的是一种浪漫的氛围。场面十分震撼。
据介绍,“碧潭水舞秀”还设计了许多不同主题的曲目,有根据碧潭的景观特色创作的“碧潭风情”,有隽永民谣组合,还有能烘托节日气氛的曲目,设计师借不同的曲风和水型来传递不同的主题,赋予水舞更丰富的内涵,使碧潭水舞达到更完美的艺术效果。相信下一次去,我们又会有新的收获。
地点:新北市新店区碧潭风景区
展演时间:5月4日︵含︶前
展演频率 ::1800至20:30,每半小时一场。展演长度:每场5分钟左右。交通指南:游客可搭乘台北捷运站绿线于,新店站下车步行抵达。
中国旅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