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9|回复: 3

人民网评:药价这么“虚”,应该“补”点啥?

发表于 2017-2-16 00:12: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网评:药价这么“虚”,应该“补”点啥?
理观
2017年02月10日16:2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分享到:

长期以来,“看病贵”备受诟病,其中不乏乱开药、高价药,老百姓叫苦不堪。如何让药价降下来,更平民?如何让药效升上去,更实用?这贴近老百姓的真正期待,也是各级卫计计生部门应该持续改善的工作地带。近日,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促进药品价格合理,使药品回归治病本源”,犹如一剂药方。

小药丸牵连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不容轻视、不可小觑。去年,30%—40%的药价高回扣,揭开了药价虚高的“冰山一角”,令人震惊。然而,药品背后的“价格黑幕”是久治不愈的顽疾,要从市场到机制、从生产到流通、从企业到医院等全链条环节“祛虚症”。

药价的背后是民生,更是风气。有人说,“虚在药,根在医”,不无道理。但是,风气之差不全在于医生,更是一个行业的部分透视。一方面,医药市场的采购与管理混乱,在医药代表之间形成“竞争风气”,回扣越大,开得越多;另一方面,医生与医药代表之间的互相勾连形成“同谋风气”,一个出钱、一个出力,最后无非是在老百姓兜里掏钱。如果不能净化行业风气,即便查处个案,也难除根。从政府监管部门出发,加强行业风气建设,深入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不仅大有必要,而且要有反腐败斗争那样的决心。

归根结底是利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在一次发言中表示,药价虚高令人咋舌,“没有多少复杂的问题,就是利益问题”,信然。从药品生产商到流通领域,从经销商到医院,从医生再到患者,几乎有多少环节就产生多少次“分利”。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利益”并没有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药品采购价“奇高”增加了医院的成本,也意味着挤占了医疗条件改善和包括医生薪酬制度在内的改革资源,形成了“高采购价—高成本—低改革能力—医生以药增收—开高价药—高采购价”的恶性循环。真正破除医药环节的利益链条,必须理清医改过程中的种种乱象,如目标缺失、制度分割、权益不公、效率低下等,对症下药才能将“潜规则”和“灰利益”一扫而光。

治本之道在于改革,在于制度。党的十八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深水区”中破土,中办国办也下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其中,药价虚高的问题是改革的重点之一,福建三明市的“三医联动”和“两票制”就颇有成效。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从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大大压缩了“中介环节”,借采购、配送、流通、票据管理等合力来实现药品价格阳光化。三明改革以来,压缩虚高药价2亿元左右,为相关改革和医疗改善腾出了很大空间。让药品回归疗效,让公立医院回归服务,才是改革惠民的目的。

包括药品在内的基本医疗服务是老百姓的公共产品,今天的“虚高”就是明天改革的“靶点”,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惟有此,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0:00:17 | 查看全部
来过度过,留下印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21:18:08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望渊之水老师光临指导本帖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6 06:12:19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