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黄岩高桥街道,有一家同心家书馆,存放着上百封家书。在元宵节前夕,同心家书馆馆长卢阳收到当地盲人作家吴百孙的邀请,请他上门去取一封家书,这封家书是用盲文写成的。
卢阳说:“我们征集家书三年多了,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家书,虽然看不懂,但是很想知道背后的故事。”
黄岩吴百孙年轻时雷管爆炸致双目失明,身患癌症的姨妈带他走出困境,成为国家一级作家
雷管爆炸双目失明陷入绝望
原来,这封特殊的家书背后,有一段感人的亲情故事。
1973年,在北大荒插队的知青吴百孙因雷管爆炸造成双目失明,双耳听力也受到影响,那时他才20多岁。出院后,在杭州的姨妈主动接纳了他。
“那时候我一直就在饭桌上坐着,到中午开饭了,吃完了还是那么坐着,天天这样,感觉前途无望,很悲观。”吴百孙回忆道。
姨妈身患癌症仍照顾开导
为了让吴百孙振作起来,身患癌症的姨妈一边悉心照顾吴百孙的生活,一边想方设法开导他。
吴百孙感慨地说道:“姨妈把家里的家具轻的重的全部搬到一个角落,她说我能不能去追她,眼睛看不见根本追不到,她就不时地发出声响,到后来我抓到的时候,我的心里真的难受死了,因为她开刀不能太劳累的,她这样跑来跑去,我想我对不起她,她用她的老命来唤我的觉醒。”
鼓励写作投稿,约定出书
吴百孙渐渐走出失明带来的痛苦,姨妈又鼓励他振作起来,学着写东西并向外投稿。失去光明的吴百孙在姨妈的帮助下摸索着一点点写字,然后让姨妈帮着念草稿,重新抄写修改。
因为缺乏写作基础,吴百孙写了近四十多万字,却连一个字都没能发表。1980年吴百孙返回老家黄岩,临行前,他和姨妈有了一个约定——以后出书了第一个就寄给她看。
1982年,吴百孙终于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码头烧饼店》。后来陆续在几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小说、散文、诗歌和文学评论上百篇,并成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作品被汇编成上下两册的吴百孙散文集。然而当这本著作问世的时候,姨妈却离开了人世。
思念写成书信却永远寄不出去
“有时候想想就很难受,姨妈不在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吴百孙情绪有些低落。
2013年,思念姨妈的吴百孙写了一封书信体的散文,就是这一封永远也寄不出去的家书。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忘不了啊,因为漆黑中如火的枫叶的燃烧,照亮着我,引领着我,窗外北风呼啸,房间内姨妈不厌其烦为我朗读小说散文,我出书了,可姨妈怎么没看一眼,就匆匆走了呢。”
如今,这封特殊的盲文家书被存放在黄岩高桥街道的同心家书馆,和许许多多的家书一样,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着那一段往事。
作者:杨柯 王晓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