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6|回复: 36

【转】同仁堂集团青年职工师徒传承的故事被《工人日报》报道

发表于 2017-2-16 09:20: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同仁堂集团青年职工张清和师傅薛连贵师徒传承的故事被《工人日报》06月21日第01版“师徒情深”特辑中报道,激发了青年职工们的工作热情,坚定了他们立足本岗位,圆梦同仁堂的决心。下面是报道文章的节选:
  “师傅教给我严格 ”
  师傅:薛连贵,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平谷丸剂车间主任,2014年度北京市劳动模范。 徒弟:张清,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亦庄分厂丸剂车间微丸班组职工,首席职工。
  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张清时,拘谨的他不知道如何称呼记者,最后用“师傅”来代替。“师傅”这个词,在他心中的分量很重。 张清是北京市朝阳区人,今年30岁,高中毕业就去部队当了兵。2004年的时候,他从部队复转来到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亦庄分厂。 同仁堂是有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到了工厂,师傅们首先教的,就是堂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不仅是堂训,也是每个制药人必须遵守的原则。 初到丸剂车间实习时,张清看着每道工序的师傅们轻松地把药粉变成药丸,可真到自己上手,操作工具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从计算投入的配比到和坨、机制丸、培面、干燥 、上光,每个工序都像过一道坎,只有过了坎的人才能有收获。”张清说。2008年,张清被安排到了丸剂车间微丸班组,微丸班组是同仁堂的传统技艺,因为这种药丸百粒不过0.3克,一个小药丸直径也不过1mm,机器做不了,需要手工操作。在这里,他碰到了师傅薛连贵,一位有40多年制药经验的老师傅。
  
直径1mm的小药丸,做起来非常困难。光起模这一道工序,筛子一筛就是一整天,壮小伙儿也能练得精疲力竭,胳膊肿起,手上也起了泡。但是,薛连贵师傅的要求,并没有半点放松,反而更加严格:工艺一样一样地过,方法一种一种地教,容不得半点差池。
  
薛连贵告诉张清,师傅不是不心疼徒弟,徒弟的努力和辛苦,师傅都看得见。但是,如果生产环节掌握不好,药品品质就会下降。同仁堂的牌子,是一代又一代师徒严格传承,精心呵护才延续至今的。“如果对自己要求下降,毁掉的是多少代师徒辛苦经营的结果。”师傅的这句话,张清一直铭记。 “师傅不仅将传统的技法交给了我,还把自己研究出来的操作技艺倾囊相授,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每一个细节,避免我走弯路。”张清说,“我还从师傅身上学到了一个制药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对产品质量不懈追求,活到老学到老式的钻研与创新。与其说薛师傅是一位老师,倒不如说他更像一位父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5:35:13 | 查看全部
名师出高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5:35:43 | 查看全部
感谢尹老师的精彩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5:35:55 | 查看全部
问好尹老师!周四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8:38:24 | 查看全部
感谢尹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8:38:31 | 查看全部
专页因尹老师的精彩分享而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8:38:43 | 查看全部
前来学习前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8:38:54 | 查看全部
问候老师健康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18:39:0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6 21:05:35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感谢尹老师精彩分享,版块因你而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