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提及沙眼,今天的年轻人已经知之甚少,然而沙眼曾经是我国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十人九沙”是我国上世纪40至50年代的真实写照。上世纪40至50年代,我国是沙眼高发国家之一,城市人群中沙眼患病率达到30%,农村人群中沙眼患病率达80%至90%,人群中沙眼致盲率高达5%。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共同接触的物体或者水。沙眼的感染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反复感染沙眼可以导致睑结膜瘢痕及倒睫,倒睫可以对透明的角膜造成机械性损害,直至角膜混浊而导致视力损伤,甚至完全失明。
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教授谈到,我国防治沙眼工作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卫生生活习惯得到广泛推广,使得我国的沙眼流行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已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根治致盲性沙眼的标准。这意味着沙眼这个曾经在我国困扰过几亿人的疾病实现根治。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沙眼曾经高发的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目前1至9岁儿童活动性沙眼患病率和15岁以上人群中沙眼性倒睫患病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根治致盲性沙眼的标准,沙眼在中国不再是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终于摘掉“沙眼大国”的帽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