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21|回复: 1

用诚信品质锻造班组品牌---中国石油一建公司一分公司104工程队宁太升班

发表于 2007-7-9 11:07: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SIZE="3"]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以“全国技术能手”宁太升命名的104工程队铆工班,是一支“召之则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班组。

近几年,宁太升率领18名职工,从西北边陲新疆塔里木到尼罗河畔苏丹喀土穆,参与了国内外30余套石油化工装置施工。无论走到哪,始终以诚信品质打造“攻坚型、质量型、创新型”品牌,锤炼出高素质的团队,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石油一建公司先进班组。班长宁太升在2006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金属结构制作工竞赛上荣获金牌,成为全公司职工学习的楷模。

[COLOR="red"]有诺必践,攻坚彰显钢铁般意志[/COLOR]

苏丹喀土穆炼油厂,是中石油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的石油下游工程。2003年,正在运行中的喀土穆炼油厂催化装置的出口烟道出现衬里脱落。在整套装置不停机的状态下,若不及时检修,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一建公司苏丹项目部接到厂方紧急求援后,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宁太升班。
当宁太升班职工赶到现场时,管壁被烧得通红,人无法靠近。在几百摄氏度的高温面前如何施工?为了防止意外,宁太升与有关专家制定了“白钢板外衬”方法。他们穿上厚重的石棉衣,顶着热浪迎了上去。高温中加固烟道,如果进去一分钟不出来就会出现虚脱。于是,这帮钢铁汉子轮流进去攻坚,连续奋战了8个小时,硬是将烟道加固完毕。此时已是凌晨,在场的喀土穆炼油厂一位领导激动地握住大家的手使劲摇动,竖起大拇指连声赞扬“中国石油好样的”。从此,他们的事迹在喀土穆炼油厂广为传颂,其顽强作风为“中国石油”开拓非洲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4年,在辽阳石化年产80万吨PTA装置施工中,宁太升班为确保氧化反应器内的铁离子含量达标,用丙酮对其内部进行全面清洗。尽管戴着防毒面具钻进反应器,但丙酮仍刺鼻呛人,不得不出来透口气再钻进去;反应器内是双面胶,且铁锈试剂不好清理,但他们没人退却,在确保安全的前题下用手一点点抠,终于按期完成了任务。挑剔的外国专家多次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说:“Good!Very good!”。

[COLOR="red"]严以立身, 心有分毫一点不能差[/COLOR]

质量是信誉的保证。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宁太升把实施“四严”法作为立身之本,精心呵护班组品牌,即严格按规范施工、严格监督控制、严格工序交接、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在铆工下料中,从每一个工序细节入手,做到高效、合理、精确,焊接口干净平直;在安装作业中,宁太升发给每人一个本子和一盒水彩笔,让每名职工在自己工作区内熟记设备位号和安装尺寸,一旦发现问题,准确记录及时解决,避免返工。

为预防个别组员因麻痹思想而造成质量缺陷,这个班以“四不放过”确保工程质量,即施工中出现问题没有分析清楚不放过,纠正和预防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班组兼职质检员对各工序逐个检验,做到“处处有标准、事事遵规范”。

2005年严冬,在辽阳石化60万吨/年抽提装置和80万吨/年PTA装置的安装施工中,宁太生班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每天爬到几十米高空施工作业,2个月内完成了2000多吨钢结构、47台设备的安装,没有出现一例返工。其中,安装260多吨重的氧化反应器备受关注。

这台反应器是PTA装置的核心,其现场组装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外国专家认为,要完成反应器两道直径两米的大环组对任务,至少需要4天时间,而宁太升班仅用两天时间攻克了这项艰巨任务,并把反应器钢架四柱的垂直度、水平度控制在1毫米之内。在国外,每道环缝组对标准极严,至少需用两天才能完成,而在宁太升班的精心准备下,每道环缝焊接组对只用了半天时间,并且施工质量无可挑剔,令比利时COKC公司专家和甲方叹服不已,连连称赞。

[COLOR="Red"]求知勤学,为创新提供不竭动力[/COLOR]

提升班组品牌,至关重要的是提高班组整体技能水平。为此,宁太升班从创建学习型组织入手, 实行“二带三确保”培训法。即:师傅带徒弟、骨干带一般,通过划定岗位责任、签订师徒双保合同、实施技术练兵等措施,把教与学落在实处。

在实际操作中,实施师徒结“对子”。在师傅言传身教下,徒弟查阅资料、图纸,找来边角余料,在干中学、学中干,并且要经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上岗。在此基础上,实施“带班施工法”,即根据实际需要,几名技术过硬的职工分别带班带伙施工,起到“一星带亮群星”作用。在这种学以致用的氛围中,班里的年轻人加快了成才步伐,如今个个挺起了大梁,并且养成了动脑筋、爱琢磨的好习惯,在创新中体验到成就感。

过去,催化反应器和再生器的斜插管开孔,由于图纸与实物差异大,致使计算放样尺寸出现误差。同时,作业中先开小孔,将实物反复对比后再切割,费时费力效率低。为攻克这道难关,宁太升班先用细钢管做轴心,用两个扁铁做摇臂,用削尖的钢筋做划针,制作出“大划规”,在平台上根据实际尺寸进行放样。这种“划规开孔法”极大地提高了工效和准确度,节约了吊车台班费,赢得专家的一致好评。接着,他们在塔器施工中不断创新,探索出四方位对称的“塔器找正法”,提高了设备就位的精准度,降低了施工难度。如今,由宁太升班创立的“划规开孔法”与“塔器找正法”,被中国石油一建公司广泛地推广到其它项目施工中。(王 进  安晓威)[/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 14:56:51 | 查看全部
[s:1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