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7|回复: 1

观象台: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更多的“武亦姝”

发表于 2017-2-16 18:25: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央视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了。而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更是凭借丰富的诗词储备和谦逊的态度备受好评。

  @二九七十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武亦姝举止谈吐间无不流露出文化的涵养,很好看的一个节目。
  微信网友“凉城梦镜空人心”:谁家才女武亦姝,诗歌词赋尽其姝;少小虽非投笔吏,题海回答惊世人!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们在评价节目和参赛选手的同时,也纷纷参与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讨论中。
  @不爱加减乘除的小贱农:希望多多有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弘扬中华文化。
  微信网友“成浩”:要让喜爱的人发扬光大,让不懂以及不喜爱的人爱上文化。但不希望是成为应试教育,兴趣爱好才是发展的最好原动力。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身为中国人,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示出它的力量。而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
  目前,学生在学校接受古诗词教育时大多以背诵为主,有的人也认为掌握古诗词,背熟就可以了。这是一种误区。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止背诵。“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一系列措施。“每一次行动、每一项措施和每一个人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但是,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久地努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优秀的文化需要得到继承和发扬,需要更多的“武亦姝”。中国是充满诗意的国度,我们要常怀诗意、寻根溯源,守望心中的远方。(马若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2 16:33:30 | 查看全部
谢谢郝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