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金陵石化 韩媛媛
燕子矶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观音们外,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燕子矶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因其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水,远看就像展翅欲飞的燕子而得名。自古就列在“金陵四十八景”之中,与采石矶、城陵矶合称为长江三矶,而燕子矶又被称作“万里长江第一矶”,历来受到文人骚客的青睐。
游燕子矶给我的感觉是在观赏一个放大了的山水盆景,这里的山、水、亭、台、一草、一木,乃至这里的地理位置,都好像是经过园艺大师精心设计、精心打造、精心安排了的。玲珑中包含着万千气象;轻盈里透着巍峨和幽静。游走其中,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独具匠心,鬼斧神工。站在矶顶的御碑亭上放眼望去,幕府山苍翠的山峦似一道屏风围在燕子矶的西南面;奔腾的长江水如一条白练从矶下飘过;江中那因泥沙沉积而成的八卦洲,则是一派平畴沃野的田园风光……真是一幅“江山多娇”的风景画啊。坐在矶下的望江亭里,观看黄金水道往来行驶的船只,好一派现代化建设的繁忙景象;欣赏摩崖石刻,前人留下的赞赏燕子矶的诗句,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古人对山水、对燕子矶的情怀。岁月仿佛在这里交错,让人感受到古往今来那种“弹指一挥间”的意境;有江风拂过,涌起的江波拍打着矶石,激起一层层白色的浪花;风从林中穿过,掀起一阵阵呼号的林涛;更有不知名的鸟儿在树梢枝头跳跃,发出一声声欢快的鸣叫……身临其境,尘世远了,心事淡了,人也轻松了。
然而,这样一处风景名胜,过去的那段岁月里,一直笼罩着死亡的阴影。这里陡峭的矶石直抵江中,从这里坠落,便是踏上黄泉不归路。以前一些精神抑郁或被生活所迫的人,就选择在这里结束生命。1927年,放弃大学教授职务从事中国乡村教育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得知此事后非常痛心,就在燕子矶上立下了“劝诫牌”,劝说那些轻生的人们:想一想,死不得。人生为一大事来,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报,有民当爱,岂能轻死?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与其为己一私利而死,不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努力而死。老先生这发自肺腑的劝诫,挽救了多少曾经迷茫的生命。八十多年过去了
,时至今日,一句句读来仍发人深省:是的,人们总是为做“大事”而奋斗,也为做“大事”而遭遇挫折,为做不成的“大事”而沮丧、郁闷、苦恼,甚至感到绝望……而这位杰出的平民教育家的身体力行,已经很清楚地向人们诠释,什么才是人生真正应该做的大事。
发生在燕子矶规模最大、最悲惨的死亡事件是在1937年的12月。攻陷了南京城的侵华日军,用军舰封锁了江面,使三万多放弃抵抗的士兵和二万多手无寸铁准备过江逃离战火的平民被困在了燕子矶的江滩上。惨无人道的侵略者们,用机枪对着我们5万多同胞进行疯狂的扫射,燕子矶前尸横遍野、血染江水……日军的暴行,为燕子矶写下最沉重的一笔。1985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在燕子矶上修建了纪念这次大屠杀的三角碑亭,它在告慰五万多屈死的冤魂的同时,也在提示着人们:一个民族如果不振兴,一个国家如果不强大,再好的河山,再美的风景,也只能成为侵略者们屠杀同胞的血腥场。是的,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战火、饥荒不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腥风苦雨中,燕子矶———这只展翅欲飞的燕子,像是折断了双翅似的,不但飞不起来,而且只能对着一江东逝水痛苦地呜咽。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国家日益强盛的今天,燕子矶仿佛一只康复后的小燕子,那么灵动,那么充满生机。树荫下,一些人在打太极拳,还有一些人在舞着长剑;那间古色古香的廊房里,一群姑娘正练着瑜伽功;而游览的人们,则在山水林间徜徉着……这里真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那飞架在长江天堑上的南京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就像是
燕子矶展开的翅膀,欲乘着时代的春风飞向更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