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7|回复: 0

贵州工会改革:剑指增“三性”去“四化”

发表于 2017-2-26 07:55: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网贵阳2月25日电 2月24日,贵州省工会改革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召开,标志着剑指增“三性”去“四化”的全省工会改革大幕全面拉开。
  《方案》明确,要通过改革调整,实现工会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工会活动的方式明显改进,工会基层组织的活力明显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
  亮点一:改革工会组织体制
  按照专职、挂职、兼职干部各占一定比例调整省、市(州)、县(市、区)总工会领导班子结构。其中,改革后,省总工会领导职数为1正4副(不含经审委主任、机关党委书记、纪检组长),配备挂职副主席1-2名、兼职副主席2-3名。省总工会机关内设机构由14个减少为11个。
  在贵州省工会代表大会代表中,基层及一线职工代表比例由本届的35%提高到50%以上,工人代表比例由10%提高到15%以上。在市(州)、县(市、区)工会代表大会代表中,基层及一线职工代表比例分别提高到60%、70%以上;委员会中,基层及一线职工代表比例分别提高到50%、60%以上;常务委员会中,基层及一线职工代表比例分别提高到20%、30%以上;
  调整优化省级产业工会。省级产业工会全部实行委员会制。代表大会代表中,基层及一线职工代表占70%以上;委员会中,先进人物和一线职工代表占60%以上;常务委员会中,先进人物和一线职工代表占20%以上;领导班子中,设专职职数1-2名,配备挂职成员1-2名、兼职成员2-3名;
  企业100家左右、职工5000人左右的乡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立总工会,其他乡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立工会联合会;职工25人以上的单独建立工会委员会,职工25人以下的建立联合基层工会;
  每2000名会员或50家基层工会组织配备1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按照工会组织、同级政府、用人单位1:1:1的比例解决相关人员报酬。
  省总工会管理的公益类事业编制、生产经营类事业编制调减20%以上充实到任务相对繁重、力量较为薄弱的部分县(市、区)工会。同时,实行工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工会社会组织建设,改进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亮点二:改进工会运行机制
  建立工会干部选用新机制,按照德才兼备、五湖四海原则,打破年龄、学历、身份、职级、政治面貌等限制,突出基层工作经历、群众工作经历,不拘一格选拔培养工会领导班子和机关工作人员;建立工会干部选任交流制度,加大工会专职干部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间双向交流力度;建立工会干部联系服务基层和职工群众工作制度,实现工会干部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工会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兼顾党政评价、系统(内部)评价、社会评价,特别要加大基层工会和职工评价权重;健全工会工作决策机制,建立和实行工会代表大会代表、工会委员会委员提高制度,严格重大决策按规定程序进行表决,建立工会代表大会代表联络机制和工会决策咨询制度;健全工会工作执行机制,建立工会重点工作巡视制度,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制;健全工会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工会代表大会代表联络机制,实行工会代表大会代表、工会委员会委员提案制度,完善工会重大决策表决制度,建立工会决策咨询制度;健全工会工作执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会员评家”制度、第三方评估制度和工作信息反馈制度。
  亮点三:创新工会活动方式
  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开发建设“工会服务云”,打造“网上工会”、“掌上工会”,逐步普及网上建会、网上入会、网上培训、网上维权、网上办公、网上服务,形成网上网下、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联互通的工会工作新格局;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处置、反馈机制,以网络评论员、网络宣传员、网络信息员为主要力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宣传和舆情工作队伍,及时掌握、妥善应对涉及职工权益和职工队伍稳定的网络舆情;
  采取“自己建”、“联合建”、“引导好”或“打楔子”方式,加强对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
  建立健全工会维护职工基本权益制度、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和为农民工服务工作机制。构建职工教育培训立体化网络,深入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建立健全技术工人培养、使用、激励机制;
  做深做细做实帮困送温暖、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职工书屋等工作品牌,实现工作机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做实做亮做响“贵州工匠”、“雁归圆梦”行动、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和工会会员普惠服务等新品牌,进一步扩大工会影响力。
  亮点四:加大工会服务保障力度
  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建设贵州省工人文化宫,逐步扩大省、市、县职工活动阵地有效覆盖面,在乡镇(街道、社区中心)、村(社区)打造综合性群团服务阵地;
  做强职工服务平台,推进各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站(点)向职工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将其打造成为职工来信来访、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困难帮扶、农民工追薪讨薪、法律援助、工伤鉴定、心理咨询等综合服务平台;
  推进工会经费依法足额收缴,完善工会经费税务代收制度机制和财政代扣制度;健全工会经费对下补助机制,加大工会经费向基层倾斜力度;建立工会挂兼职干部津补贴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健全职工正常福利待遇保障机制,保障基层工会工作正常开展和职工正常福利待遇。健全工会参与涉及职工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和职工法律援助制度,督促企业增强守法意识,履行社会责任。
  亮点五: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
  规范落实工会组织双重领导制度,强化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工会党组向同级党委和上级总工会请示、报告重要工作制度。完善党建带工建工作责任制,把工会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发挥工会党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地方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工会组织落到实处。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总工会主席袁周强调,各级工会干部职工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勇于责任担当、勇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新的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一项一项把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安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