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元旦刚过,年过六旬的文渝光便着手新“教案”,准备给徒弟李成(化名)寄去。
文渝光是重庆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擅长在竹笋壳上作画,他的作品先后被浙江美术馆、重庆三峡博物馆收藏。其徒弟李成,是一个因贩毒在监狱呆了十多年的服刑人员。两人如何结下师徒缘的?近日,记者来到江北区大石坝石油社区,走进文渝光家中,了解到一段感人的故事。
从监狱寄出的陌生来信 去年夏天,文渝光突然收到大石坝街道石油社区转来的一封监狱来信。与监狱素无往来的文渝光疑惑地开启信封,两页工整的信纸呈现在眼前。
“作为一个陌生人,我今日冒昧地给您写信,可能会引起你的惊诧和不快,望您见谅。”写信人谦恭的文字让老文一口气读了下去。
写信人叫李成,他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46岁的李成出生在贵州一个贫困山区。上世纪90年代,李成下海经商,几年时间不但赔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几万元债务。
经人怂恿,李成到上海贩卖毒品,后被警方抓获,被判无期徒刑,因服刑期间表现好,减为有期徒刑,现离刑满释放还有3年多时间。
对于一个服刑多年而将要获得自由的服刑人员来说,本是一件幸福和高兴的事情,但李成显得很焦虑和担忧,他想在出狱前掌握一项谋生的技能,但苦于没有门路和途径。
一天,李成通过报刊看到了介绍文渝光老师怎样勤奋自学“笋壳书画艺术”有所成就的文章。老文的经历震撼了他,他反复考虑后,决定通过书信向文老师拜师学艺,希望学习笋壳作画技术。
“同样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我却走上了一条与您不同的道路,我感到无比的悔恨和羞愧……”李成信中诚挚的表白也感动了文渝光。
街道搭桥师徒高墙内见面 “文字工整有力,说明他有点书法功底,语言诚恳,说明他是个诚实人。”读完书信的那一刹那,文渝光决定收下这个徒弟。
但接下来,监狱那道高墙却是不可逾越的现实。“如何教这个徒弟?”得知文渝光的困惑,大石坝街道伸出了援手,决定和司法局联系,促成师徒二人见面,搭建一条拜师学艺桥梁。
去年11月28日下午,在大石坝街道党工委相关人士的陪同下,文渝光首次来到了渝州监狱,看望李成。到监狱之前,文渝光还专程到书画市场,购买了笔墨纸张及全国书画大师的讲课光碟等作画日常工具带去,并亲手刻制了一幅“悔悟至福”的笋壳字画送给了李成,作为他今后人生的座右铭。
见面时,文渝光鼓励李成好好改造,并表示乐意收他为徒,定期教他学习,逐步掌握这门技能,帮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
建长效机制帮教 文渝光说,那次见面,李成热泪盈眶的场景始终在他脑海浮现。他甚至想代李成回贵州老家看望其老母亲。因为学笋壳画要用到刀,在监狱学习还不现实,他为此让李成先练习字画,打好基本功。
“我愿意好好带这个徒弟。”元旦节后,文渝光开始考虑徒弟的未来,甚至还对李成如若留在重庆,其住宿、工作等问题与街道社区进行了商量和谋划。
元旦前夕,文渝光接到了李成的第二封信。信中,李成表达了自己的感动之情。“一个戴罪之人没有被德高望重的大师嫌弃,这是人性美德的最佳体现,更如阳光般地温暖惠顾我这样的弱势者,一时让我喜极而泣!”他更表示,有坚定的决心和百倍的信心成为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新人。
受李成启发,新年伊始,大石坝街道和监狱以及街道党员志愿者签订帮教协议,通过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实现政府、监狱、社会三方的力量联动,共同帮助像李成这样有梦想、有追求的服刑人员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