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17|回复: 0

历史的悲伤之农民工

发表于 2010-3-18 17:26: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历史的悲伤之农民工
                                                                     作者:山溪冷月
   农民工”——一个称呼而已,又仅仅是一个称呼?!
   中国古代不同等级社会角色有不同的分类,常听的是“三教九流”,“三教”就是儒、道、佛;“九流”(另一种分法叫九家,通常说法是指儒、道、墨、法、名、阴阳家、纵横家、杂家与农家)分得很细:一曰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二曰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三曰下九流:一师(师爷)二衙(衙差)三升秤、四媒五卒六时妖(拐骗及巫婆)、七盗八窃九娼妓。细细地看了几个来回,唯“九家”里到有个“农家”,却是最后了;三等“九流”却没了种地的,是有意没排还是不值一排?

    那再看看三十六行:肉肆行、宫粉行、成衣行、玉石行、球宝行、丝绸行、麻行、首饰行、纸行、海味行、鲜鱼行、文房用具行、茶行、竹木行、酒米行、铁器行、顾绣行、针线行、汤店行、药肆行、扎作行、仵作行、巫行、驿传行、陶土行、棺木行、皮革行、故旧行、酱料行、柴行、网罟行、花纱行、杂耍行、彩兴行、鼓乐行和花果行。也没有,看来农业也算不上个行当。

    后来,以工农相结合夺取政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对角色的分工也有了重新的定位,叫工、农、商、学、兵,陡然间农民被排在了第二位。确实,在建国初的峥嵘岁月里,农民、我们亲爱的农民们“敢叫日月换新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场春风又让我们的农民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或许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属于农民的最辉煌的岁月!但前后尚不到四十年,在五千年的历史舞台上又何其短暂。

    从陈胜、吴广到毛泽东,二千多年的时光尽逝,岁月的烟云却依然笼罩着一种沉重……农民起义叫匪患,农民失所流离叫流寇,农民进城叫盲流。

    如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向工业化、现代化推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农民进城又有了新解——曰:农民工——农民进城务工。“工人”(单不说公务员)——“公家人”,路遥笔下,这是多么令孙少平向往的称呼!!工人干了工人的话就叫工作,农民干了工人的活就叫务工。是因为城里的工人在城里?不对吧?农民的工作不也是在城里吗?钱钟书的“城”或许不能用到这儿,可这城里城外的差别又何止一个“民”字,又为何要加上这个“民”字?不是“天下一家”、不是“阶级兄弟”、不是“一家亲”吗?哦!这中国的语言,这中国的人!!

    总有好事者:挣了几个银元:曰金领、白领、蓝领;曰老板;曰大哥;好在国家没予证!!金钱真的能把人分为等级吗?不是嫉妒,有钱就代表地位与幸福吗?殊途同归后安然于赵本山“幽”出的那个“小匣子”里时,人与人之间生生死死的往来中还有什么可以区别的?那又为何要把“工人”这一词汇给分解定格,在同一行当的人与人之间设置出无形的樊篱,讲和谐应从那儿做起?!人格不重要吗?和谐是不是应该从每个国人内心的和谐开始?更有甚者,竟让进城的农民填写“有无绰号、流窜前科”的登记表!

    农民工——何止一种称谓——一种悲伤——属于历史的!但愿不要久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