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5|回复: 4

重庆八大特色民间艺术排行榜

发表于 2017-3-2 15:20: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NO.1 綦江农民版画
  
  重庆市綦江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这里盛开着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版画奇葩——綦江农民版画。
  
  綦江农民版画将石刻、木雕、泥塑、剪纸、挑花刺绣、蜡染等古老的民间工艺融入版画之中,使版画艺术布满了生动、活泼、亮丽、质朴、稚拙、幽默等特点。
  
  綦江农民版画是中国民间民族艺术的一朵奇葩,受到国内外美术界的高度赞誉。1985年,四川省文化厅、省美术家协会、重庆市政府授予綦江县“农民版画之乡”的称号;1988年2月,中国文化部将綦江县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NO.2 铜梁龙灯
  
  铜梁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县城距重庆市103公里。铜梁龙灯既是彩扎的龙和灯,又是以龙和灯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长、活三个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神采丰腴、气势磅礴。龙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比例适中,舞动灵活。“活”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机械原理,研制出手摇、发条、电动等各种方式,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潇洒,活灵活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5:20:36 | 查看全部
 NO.3 秀山花灯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渝、湘、黔、鄂四省市接壤处,那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极为丰富,尤以花灯最受亲睐。
  
  秀山花灯是一种古朴、诙谐、抒情、美丽、集歌、舞、打击乐、琴弦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起源于元代土著人的“跳团团”,受多种民族文化的影响,逐步演变发展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花灯,有花有灯。花,手工剪成的各种花镶贴在灯,五彩缤纷;灯,竹篾扎制,白纸糊,贴新边,挂彩吊,分为四角、六角、方形,开道照明,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扇,蒲扇、折扇、双扇,舞动技巧称“扇子功”,有难度;桌,原始花灯的主要道具。



  秀山县素称“花灯歌舞之乡”。花灯戏源于汉族“灯儿戏”,后来融入了秀山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发展为一种格调新奇、歌舞动人、为汉土苗各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
  
  NO.4 酉阳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它始于唐代,流传至今。
  
  跳摆手舞,少则数十人数百人,称“小摆手舞”;多则数千人至数万人,叫“大摆手舞”。其舞蹈形式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等;舞姿多模拟跋山涉水、农事劳动、战斗姿态、岩鹰展翅、日常生活。这些舞蹈动作,伸展大方,生活气息浓郁,表现出土家人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每逢节日喜庆,土家人都要到“摆手堂”或草坪、院坝跳摆手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5:20:50 | 查看全部
NO.5 九龙楹联
  
  九龙坡区九龙镇地处重庆西郊,辖6个自然村、4个居委会,农业人口8000余人。20余年来,九龙镇不懈地探索发展特色文化的路子,以楹联创作为龙头的群众文化活动扎根民间沃土,通过书画、篆刻等载体,十登山城,八上成都,九出三峡,七渡扶桑。
  
  九龙楹联以其生动的形式、高雅的格调、独特的韵味,辅以书法、金石,颇具观赏性。截至1999年底,九龙镇有3600余人次的群众已经创作出作品24000余幅,其中有万余幅作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有260余幅镂刻在木、石、竹、砖、不锈钢等材料上,常年悬挂各地;已经编印《九龙楹联》22辑,累计上万册。2000年3月,九龙楹联获得了“巴渝十大民间艺术”的称号。





  NO.6 梁平三绝
  
  传统的梁山灯戏、梁平年画、梁平竹帘被誉为“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梁山灯戏俗称“包头戏”,是梁平土生土长的民间戏曲剧种。远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2),它就从民间“玩灯”和“秧歌戏”中脱颖而出;到清代中期,梁山灯戏遍及城乡,逢节日盛会,筑台竞演,逐渐向四周传播,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和南国13个省市数百个县、渗透几十个剧种的“梁山调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5:21:08 | 查看全部
NO.5 九龙楹联
  
  九龙坡区九龙镇地处重庆西郊,辖6个自然村、4个居委会,农业人口8000余人。20余年来,九龙镇不懈地探索发展特色文化的路子,以楹联创作为龙头的群众文化活动扎根民间沃土,通过书画、篆刻等载体,十登山城,八上成都,九出三峡,七渡扶桑。
  
  九龙楹联以其生动的形式、高雅的格调、独特的韵味,辅以书法、金石,颇具观赏性。截至1999年底,九龙镇有3600余人次的群众已经创作出作品24000余幅,其中有万余幅作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有260余幅镂刻在木、石、竹、砖、不锈钢等材料上,常年悬挂各地;已经编印《九龙楹联》22辑,累计上万册。2000年3月,九龙楹联获得了“巴渝十大民间艺术”的称号。





  NO.6 梁平三绝
  
  传统的梁山灯戏、梁平年画、梁平竹帘被誉为“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梁山灯戏俗称“包头戏”,是梁平土生土长的民间戏曲剧种。远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2),它就从民间“玩灯”和“秧歌戏”中脱颖而出;到清代中期,梁山灯戏遍及城乡,逢节日盛会,筑台竞演,逐渐向四周传播,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和南国13个省市数百个县、渗透几十个剧种的“梁山调腔系”。




中国旅游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5:21:1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