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浅秋

康熙青花画缠枝的盖罐(转)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5:47:36 | 查看全部

放大

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5:47:53 | 查看全部

注意看看

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5:48:19 | 查看全部

康熙瓷特有的,平足底,釉位线

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5:48:35 | 查看全部

画工和发色

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5:48:53 | 查看全部

工艺一

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5:49:10 | 查看全部

工艺二

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5:49:28 | 查看全部

非常明了的火石红!

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5:50:20 | 查看全部
高岭土只是一种瓷土的名字,元代高岭土,那时不叫这个名字,叫《麻仓土》,现代所谓的G.P专家因为这土出在高岭村,所以都是一副“痨食相”!“我是专家我说了算”!想的就是我命名;以后我说了算,充其量只是一个脖子上挂块国帖专家牌牌的社会骗子,除了诈钱,就是诱骗百姓钱财,是现代社会一大公害!
所谓高岭土与瓷土的区别是,瓷土含硅量很高的粘土,含“五氧化二铝”非常少,所以宋代以前只有小型瓷器,烧不出大型瓷器,原因就在要烧大型器具必须提高窑温,因为含硅量很高,温度高了,瓷器就散了架,玻璃的缘故,变形的,烧化的,烧塌的,您去过古代窑场就会见到。时间到了元代,瓷工们在高岭村找到这种“麻仓土”;由于这土的含硅量很低,一般比瓷土少一半硅成份,关键是这种土里含有大量的五氧化二铝!这种优质瓷土就能加高窑温,烧出大型器具来,这样说就比较好理解;瓷土受高含量硅(玻璃)影响,温度烧不高,也就是做大型器具,烧不透瓷土,所以要嘛夹生(没瓷化),要么温度高了,烧坏瓷器,所以只能烧小型器具,这样只要控制烧造时间就行,就像烧饭,刚刚好,不焦又不夹生。属“麻仓土”的材料这样解释,五氧化二铝是钢精,里面的瓷土是水泥,烧造成(瓷化)的像河卵石的东西(法国人莫来发现,以他名字命名,叫莫来石),是道基石,好了,这跟现代的混凝土是一个道理。所以能烧造出大件来!只要五氧化二铝的含量在17、18%以上,就是所谓的“高岭土”。元代的麻仓土开采到枯绝,时间就是八十多年!到成化没了麻仓土,只能再使用瓷土瓷石——成化无大器!就这么简单,翻译出了历史上不解的原因!!从明代嘉靖开始又发现了一个大型“高岭土矿”,这时的窑工就使坏,偷偷的采集,所以官家的县志从未见到这种瓷土的开采记载!时间到了康熙朝,康熙帝禁海,这克拉克瓷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在雍正,雍正朝的瓷器轻巧什么等等,算一下历史,也是八十多年,说明这种优质瓷土在康熙晚期也已用尽,历史就是这样“凑巧”!
所以说,烧造瓷器的优质土是由材料决定,也就是它的成分决定,并不是G.P的放气命名而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5:50:56 | 查看全部
内盖

盖得口沿制作工艺。

唯一的老磕。

罐子内底、宗眼。

口沿

底和底足

放大

康熙瓷特有的,平足底,釉位线。

画工和发色,这种浑水法是直到现在景德镇人都仿不出的绝活!青花五彩、指倷印清楚明了;现在高仿,只是没有指倷印的涂抹!是用笔杆打通,料水从笔杆里流出来的,很好鉴赏。大多都用披麻皴画技;看到披麻皴的画面,特要注意了,市面上和很多网站上,这种披麻皴的画技很好掌握,所以仿品特多,十九八是仿品!

工艺一

工艺二

水波纹

非常明了的火石红!

黑疵斑

像缝衣针穿线孔的宗眼

综合上面的条件才能确定这是一件真真的康熙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5:54:24 | 查看全部

鉴赏知识:罐盖上的酱色釉刷得非常随意,什么原因?

罐盖上的酱色釉刷得非常随意,什么原因?从明代嘉靖以后,由于使用上新的优质高岭土,对这种材料的“水性”还不熟悉,就像我们买来的新米,几次烧饭中,不是水头大了,就是水头小了,太烂、太干道理是一样的。这时候的瓷器烧造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瓷器的口沿部位要爆釉;由于我国古代没有化工学、物理学、所以一旦出现这种问题,只能慢慢摸索,但产品质量是自己的生存线,这种产品销售自己的生存就成了大问题!于是乎,一种权宜之计就出现在瓷器上,涂上酱色釉暂时解决了口沿爆釉弊病!(爆釉造成口沿破玻璃口子,割口!在古代,人们就是通过不断实践来解决、拖延、使用的权宜之计,其实通过不同材料来减轻不同材料的烧造产生的引力毛病,涂酱色釉就是破坏了,胎釉结合在烧造中产生对抗的引力问题) 知道涂酱色釉的原因,这样才能知道瓷器口沿酱色釉不是为了好看、装饰,进一步明白酱色釉是解决烧造问题,所以根本上知道涂得工艺,那种一本正经的酱色釉一定是康熙后,或者说清三代后的制品,或近现代、现代仿制品,因为他不知道以前为什么要上酱色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