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3|回复: 0

“家味道”温馨每个工友

发表于 2017-3-2 19:27: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家味道”温馨每个工友


“胡辣汤……真像我妈做的味道啊……”2月28日,病床上的冯江河吧嗒着嘴,悠悠地从嘴角挤出一丝笑意来。在场的人舒了口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来了。

这是在油气储运中心加纳项目部发生的真实一幕。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原石油人享受着后厨的“家味道”,想家的感觉淡然而去……

2017年1月,结束了为期半年的系列培训,油气储运中心职工胡财峰奔赴非洲加纳项目部与“先遣部队”会合。

按照中原油田项目部的制度,大家要轮流到“后厨”,为当班职工做饭。当轮到胡财峰时,他为大家做的水煮花生米、酸辣土豆丝等家常菜,让同事赞不绝口,都说,老胡来了,非洲也有“家味道”了!

第二天,当胡财峰穿好工衣,准备到岗位上班时,项目部领导却安排他继续为大家做饭。当时,让在安全员、队长、采油工、输气工等主业岗位干过25年的胡财峰转身“厨子”岗位,他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本以为来非洲与外国人好好地比试一把,却不想被推举为“厨子”,让哥们儿打趣起来多少有些不自在。项目部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兄弟们在国外好久没吃上可口的饭菜了,昨天大伙儿那个兴奋劲儿,喜欢你做的味道,吃好了不想家,你这也是为咱项目部作大贡献啊!”胡财峰意识到这份特殊使命,他同意并暗下决心:做好每一顿饭菜,让“家味道”温馨每一位工友。

在国内吃道家乡菜不是啥难事,但在非洲加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受限于加纳的特殊地理位置,“一棵芹菜比虾贵,每道蔬菜比肉香”是加纳项目部人员的一致感受。现状无疑给“厨子”带来了许多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大家称心如意的饭菜?胡财峰也是绞尽脑汁创新,拼尽全力自学提升厨艺。

胡财峰变换着烹制凉皮、蒸馒头、包包子、炸油条、做胡辣汤、腌酱黄瓜……让大伙儿仿佛置身于家乡。为了让项目部的14位工友都能吃上凉皮,胡财峰甩开膀子站在蒸锅前一张一张地摊凉皮,配料、调制、分包……看似14碗凉皮不起眼,却是他夜晚揉面、醒面,白天洗面蒸制的辛劳所得。胡财峰手腕累得酸痛,但看大伙儿把凉皮吃到口里,美在心里,他也是欣慰不已。在2017年除夕,为了让大伙儿吃得满意,胡财峰提前两天征求大家意见,精心调配牛肉、猪肉馅料,以满足不同口味儿。水饺下锅的时候,大家心疼胡财峰几天劳顿,劝他坐下来歇会儿,他擦把汗笑着说:“煮水饺是功夫活,我煮完了再吃。”

做一顿饭靠的是新奇,持续一年做饭靠的就是责任。要让14位异国他乡的工友餐餐满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一个非专业厨师,胡财峰也并非厨艺高超过人。但他却是大伙儿见过的唯一一个用心、用情烹制的“私厨”。每当有工友生病,食欲不佳时,胡财峰总是大哥般地跑到工友宿舍,了解病情,为工友单独制作想吃的酸汤面叶、疙瘩汤,用“家味道”温暖大家的心。

轮休回国,在饭店吃了毛血旺,他“厚颜”地到饭店厨房讨教;他跑到资料公司小摊,“不耻”地向卖豆腐脑的大妈学做豆腐脑;为让大家吃上够劲儿的辣椒,他辗转二公司、测井公司等多个菜市场,货比三家优选再优选。每一次返程,同事的皮箱装满衣物、零食,而他的皮箱总是塞满了花椒、八角、黄豆等中国食材。

就这样,胡财峰的厨艺日渐提升,以至于在他轮休的时间,在加纳的同事掰着指头算他返程的日子,期盼早日吃上他做的饭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