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浙江台州石油分公司 林剑啸
“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反映的是一个人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让”使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友爱和温暖,同时也使自己获得内心的修炼和成长。
那时得知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也看到了无数关于她的报道和介绍,很后悔未在她健在时好好了解,只是零碎得知她是一位极宽厚隐忍、多才贤良的女子。她的作品中的几句小语如清风拂面,却给人以极深远的影响。从未听过她言语犀利地嘲讽伤人,只见她如智者般,于心平气和间缓缓倾出毕生所学。
记得钱钟书先生曾赞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多闻钱先生性情古怪,为人不羁,单从《围城》一书的处处暗讽中可略知一二。若无身旁贤内助处处提醒、打理,若无杨绛先生的宽容包涵,怕是日日不和,言语相对吧。
她的温婉礼让,从容智慧,从两件事中就让我体会弥深。传闻钱先生家的猫与林徽因家的猫打架,钱先生竟要拿了扫把去助威。杨绛先生连忙制止,劝道:“为一点闲索之事伤了两家的和气,日后相见,如何相处?”不争,即是一种智慧的让。
她九十多岁的高龄仍笔耕不辍,但版权纷争、盗版之类,她一律不闻不问,流言蜚语早已无法动摇老人那颗恬淡宁静的心。老人以文字为命,一心奉献,不与其他纷扰纠缠,其心性定力为人叹服。后来年岁愈高,更谢绝了所有采访和拜访,所有心意与仁厚都化于默默无言之中。历经与祖国相同的苦难磨炼之后,她坚持以“让”处世,不改初心,将毕生精力付诸文字中,再无波澜。不争,是多么智慧的处世哲学。
反观自己与周遭的环境,“让”,时隐时现,浮躁的心绪让人心难以平静。学会“让”,是一种自我磨炼,是一种颇具智慧的成长。我们内心应有一个坚定明晰的声音,时刻提醒自己,收心敛性,将精力专注于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与无关之事争抢。以“让”安心,让自己有一颗能承受或云卷云舒,或波涛起伏的心。遇到种种不公平、不公正,或者让自己心生杂念的事情都一“让”了之。从杨绛先生身上,我看到了她平和智慧的生活态度与处世哲学。相信在日后的人生旅途中,我能够学会“让”,做到“让”。
“让”,即是不争。不与他人相争,不与自己相争;“让”,即是智慧,温暖他人,成长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