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92|回复: 0

坦率、公开、平等  总理与媒体双方的进步

发表于 2010-3-21 20:59: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现得从容、镇静,富有理性,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对尖锐问题不回避,不绕弯。

  当被外媒记者问到,有国际舆论认为在哥本哈根会议中,中国代表团表现傲慢,甚至直指温总理拒绝出席重要领导人会议令人失望和吃惊。温家宝总理的回应不疾不徐,从容坦率,还幽默地感谢记者给了他一个解释和澄清的机会。他耐心地用大量细节回忆,还原了当天的真实情形:他从头到尾就没有得到过那个会议通知。

  而对其他尖锐问题,温家宝总理也表现得从容、儒雅且不失彬彬有礼,频频引经据典。他甚至笑着指出,记者的提问相当客气,他所知道的相关指责更加激烈。

  在他的回应中,国家主权意识强烈,屡次明确中国稳定人民币汇率等政策立场,不因国际压力屈服或动摇。同时,对国际特别是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不溢美、不虚骄,充满危机和忧患意识。

  值得提出的是,国内媒体的提问水平也开始有了进步。从前,国内主流媒体的提问,可能大而无当,或在提问中刻意体现正面、昂扬和积极的调子。而今天不管是新华社还是人民日报的提问,都具体、切实,且有了些许质询和平等探究的风格。

  比如,新华社记者在综合国外媒体的担忧后,问在经济复苏之后,是否中国经济仍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如何避免?这是一个闭合与开放相结合的好问题,切合时下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温家宝的回应也相当坦率,指出中国许多企业的经营没有根本好转,它们主要还是靠政策的支撑。并且承认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所以要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上做艰苦的努力。

  而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国际广播电台的提问也与此相类。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出口国家能否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来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央视记者就新增贷款投放量高企,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加剧,房价居高不下,询问总理是否担心出现经济泡沫。这些问题的提出,表明国内媒体的记者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当“花瓶”,事前功课做得较足,提问能抓住要害,言之有物。

  当然,有的国内媒体记者在提问时还是有些紧张,不够自信。其实,有句话说,记者见官大一级,面对领导人,媒体自己应有平等姿态。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批评政府,也欢迎媒体监督。那么,在监督的时候,完全可以像总理一样,坦率、平等而自信。

  更该向温家宝总理学习的,是各地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现在各地党委政府不可谓不重视,据说还有相关培训。但是,有些培训重“技”而轻“道”,只研究如何在突出事件面前向媒体避重就轻,而不是从实质上尊重媒体所象征的人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坦率面对媒体,平等阐述观点,天塌不下来。相反,还能帮助政府澄清误解,厘清真相。温总理有一句话,足以让所有手握权柄的官员深长思之:搞好经济建设、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三者不可偏废。而且,他认为,“社会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那么,在太阳的光辉下,还有什么不能问、不能说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