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回复: 1

冯骥才委员:守护文化是知识分子的天职

发表于 2017-3-7 21:28: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自:光明网-《光明日报》


  【速写两会人物】   


  “今年是我当政协委员的第35个年头。”说这话的时候,天津大学教授、作家冯骥才委员花白的头发、洪亮的嗓音引起了全场的关注。


  在3月5日举行的文艺界别政协小组会议上,冯骥才委员是最受瞩目的委员之一,因为他提出了一个要紧的问题:知识分子何为?






冯骥才在发言。光明日报记者 周官正摄 光明图片


  冯骥才委员粗略算了一下,每年有半个月在政协会议里度过,35年时间加起来便有一年半载。相对于人的一生,一年多的时间不算短。但是,倘若只是来喝喝茶、拍拍照,算不算浪费生命,是否对得起知识分子之名?


  “俞正声主席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提出了监督的重要性。”冯骥才委员一字一句地强调,“知识分子是政协的主要来源,监督和批评是我们的责任。能同国家领导人畅所欲言、共商国是,更是制度自信的体现。”


  说起冯骥才委员的参政议政之路,得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3年,他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窥见了知识分子的澎湃气度。


  “为什么这个社会需要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有自己的特性。”在冯骥才委员看来,讲究科学、逆向思维、前瞻性是这个群体的特质。他们的可贵之处,是能站在科学的立场,为大政方针建言献策,维护国家社会的理性发展。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对知识分子“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予以强调。这给冯骥才委员很大的信心。


  近些年,冯骥才委员的精力主要放在传统村落保护上,屡屡目睹“唯利是图”或“唯政绩论”对文化产生的不良后果。以政协委员的名义,他的批评遍及文化、产业、公共政策等各个领域,其中不乏一针见血之言。“商人成就看盈利,官员考核看政绩,知识分子最大的考量标准就是文化本身。如果我们不去守护文化,谁来做这件事?我想这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冯骥才委员说。


  (光明日报记者 鲁博林)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07日 04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8 16:38:01 | 查看全部
问好屈老师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