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井下工人确确实实不容易,我作为后勤管理人员,在以后工作中,一定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态度,让咱井下的职工安安心心投入工作中。”2月20日上午,济三矿井下820米深处,综掘二区施工的7306泄水巷掘进迎头。济三矿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张运站接受记者采访,他说,3200多米长的巷道走下来,工作服早已湿透。
闷热,潮湿、泥泞、12℃的上下山、顶板不时淋水。复杂的采区设计和通风系统,使现场作业环境非常艰苦,也使与张运站一起来到迎头的37人的区(科)长们一路“桑拿”。
撸起袖子加油干,向管理要“生产力”!2017年,济三矿把严抓严管干部,深度转变作风作为提高工作整体效能的第一抓手,把体验现场职工最艰苦的工作环境、矿井安全生产面临的复杂条件,作为形势任务教育的“必修课”,激发全矿在新一年各项困难面前,敢打必胜,克难攻坚。
2月20日、22日、23日,分别组织科区长、技术主管、支部书记们分三批走进井下最艰苦的生产现场。
从副井一路驱车20分钟后开始步行,到七采区三下辅运巷后、转入7306辅运巷、再转弯进七采泄水巷,沿着与皮带不断延伸的巷道、爬过400余米长的12℃坡,转三次弯,才能到达终点——掘进迎头。
走进去很累,返程更甚。落在队伍最后面的张运站和公共事业中心主任杨庆华中间歇了好几次。
往返近7000米,使常年在地面工作的他们都感受更深刻,这俩体重都超过200斤的“大块头”脚上都磨出了血泡。一路走下来也让副总工程师、调度信息中心主任杨兴廷深有体会:“7306辅顺泄水巷在800米以下,温度高,距离远,职工的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非常大。”
“作为一名矿生产调度管理人员,下一步我们要精准调度,精确调度,优化运输环节,优化生产系统,最大限度减少工人劳动强度,为工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每月下井20余个,一直抓生产调度组织的杨兴廷说。
井下辛苦我感知,服务生产提水平。“我们走一趟下来就非常累,综掘二区的兄弟们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干活,他们真是好样的,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上井后我要把这种吃苦奋斗的精神传达给每一位职工”。生产服务中心的党支部书记李运元在井下就下定了决心,一定会在服务生产上下功夫,绝对不让一件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出厂,绝对不让支护材料的质量影响井下工程的质量。
“体验”在传递。2月24日、25日,尽管矿上没有再统一的安排,洗煤厂、生产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公共事业中心这些地面生产服务单位的工班长们分批又踏进了矿井最深处、最远处的7306……艰苦的环境、忙碌的身影、昂扬的斗志已刻在所有“体验者”心里。
心怀感恩,扑下身子,撸起袖子,甩开膀子的奋斗状态已悄然形成。
一年之计在于春。(江记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