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妈妈述说了自己烦恼:孩子从小常常肚子疼,多次到医院检查,但始终没查出原因,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他是为了不学画画装病。“儿子不喜欢画画我是知道的,我相信必须严格要求才会有出息,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用装病来欺骗我。”站在妈妈的角度看这件事,是孩子有问题,用撒谎、装病来跟大人对着干,这是妈妈最不能容忍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不喜欢画画,他觉得学画比上医院,打针、输液更难过。事实上,孩子是为了摆脱“困境”才撒谎的,是一种主动的“自我防御”。
类似这样的事有很多,细细想来,都是父母忽略了子女的特点、感受和需求,做出了违背他们意愿的事情,一意孤行在先。而孩子的被动攻击行为自然会是五花八门,父母常常只是试图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没有意识到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却是在自己身上。
小朋自残事件对更多父母的警示是:孩子教育没小事。即便是“突发”事件,也有日积月累的心理积淀、行为习惯的作用,有外部不良刺激的导火线。时常自省、自我改变,是呵护孩子、避免孩子过激行为的必要条件。
来源: 中国妇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