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法术势与管得住。法家的先驱人物是战国时代齐国的管仲和郑国的子产,他们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特别强调法令刑律的重要性,之后的商鞅进一步强调法制的作用,而申不害、慎到等人则高度重视君王心术、权势的作用,到了韩非子,集上述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结合起来,建构起完备的法家政治伦理体系。从《韩非子》一书看,法家讲的法主要指各种成文法,它由君主制定,官府颁布,官吏执行,境内之民,一律使用。但君主不能单纯地迷信法律,为了整治专门钻法律空子的奸臣滑吏,君主还要重视心术的灵活运用,亦即君王掌控驾驭臣民的方法和策略,即要“因任授官”。所谓“势”就是君王优越于他人的潜能和力量,君王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权势做到一言九鼎,从而有效支配和影响他人。韩非子认为,法、术、势之间循环互补,君王在运用它们管理国家时,要兼容并蓄,不可偏废。法家思想成为战国后期秦王朝征服诸侯各国而后统治天下的重要政治理论。然而,伴随秦王朝的迅猛崛起和转瞬衰亡,汉代以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法家不再是显学,但法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已经隐匿于历代统治阶级的思想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