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刘湘竹
    近日,中山区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将召开。过去五年,中山区工会在区委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服务导向,团结带领中山区职工在品质立市先行区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未来五年,中山区工会将以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为主线,全力打造工作思路超前、运行机制高效、作用发挥突出、基层充满活力、干部素质过硬、职工群众信赖的一流工会。
    为发展做贡献:主动作为引领职工凝心聚力搞建设
    围绕中山区“两建”战略,中山区总工会引领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中山区总工会大力宣传典型人物,来自基层一线“最美人物”、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发了职工们投身品质立市先行区建设的劳动热情。五年来,中山区共涌现出辽宁省劳模2名,五一奖章1名;大连市劳模18名,先进单位3个,五一奖章10名,五一奖状1个。
    同时,中山区总工会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强化职工思想文化建设。开展了新常态下职工思想状况大调查,与市委党校联合完成了《大连市中山区企业职工思想状况》调研报告,受到评审专家和省市总工会的高度评价。建设职工书屋、职工电子书屋120个,省级文化广场4个;为21家基层单位送去了价值6万余元的体育运动器材。广泛开展职工文化周、文化月活动,组织各种体育竞赛。中山区总工会还主动服务全区中心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一是主动承接政府工作项目。在中山区社区建设创新年工作中,区总工会主动承接了社区公益建设项目——晾衣架工程,投资35万元为14个社区居民楼院免费安装晾衣架200多组。二是主动服务政府重点工作。助力中山区环境整治和防灾防汛工作,下拨专项工作经费83万元,发放物资18万元,用于慰问一线职工。设立60万元专项资金,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安全隐患有奖举报活动。三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开展救助困难企业、帮扶困难职工专项行动,为27个困难企业发放救助金80余万元,提供免费培训3800余人次,就业安置9000余人次。四是开展普惠制培训。
    为职工做服务:保障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山区总工会大力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投资300余万元在社区、大厦、企业、学校建设“职工温馨家园”52个,“教师之家”18个,“妈咪小屋”20个,“职工温馨家园”建设经验受到省、市总工会高度评价,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区教育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青泥洼桥小学电教信息部被评为省模范职工小家,人民路街道大连雅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妈咪小屋”被评为省总工会示范性女职工特殊关爱室。率先实施大病救助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对因患癌症等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分类救助,救助范围涵盖辖区内农民工、社会化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全部在职职工。五年来,累计救助大病职工480余人,发放救助金140余万元。加大帮扶救助力度,打造“情满中山·温暖万家”主题活动品牌,积极开展帮助困难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困难职工救助标准逐年提高;对一线职工、艰苦岗位职工的慰问力度不断加大;帮扶救助覆盖面日趋广泛。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10万元开展春季送岗位、夏季送清凉、秋季送亲情、冬季送温暖、金秋助学等帮扶救助工作,累计慰问救助职工35000多人次。整合资源拓展服务内涵。精心设计了包括“爱心免费餐”“助老便民服务直通车”“律师志愿团”三项内容的“中山劳模援助项目”。整合企事业单位、劳动模范、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资源,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拓展了工会组织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与爱心企业合作实施的“爱心免费餐”项目累计发放21800份,接受社会捐助2600份,开辟了一个救助特困群众的新渠道。通过招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了“助老便民服务直通车”项目,为区内60岁以上老劳模、老教师、困难老职工和在档管理困难职工家庭提供24小时便民服务,累计服务1900多人次。区总工会还协调群团组织与企业联手,打造了青年职工交友平台——“爱在中山38楼”,每月定期组织交友活动。依法维权,职工群众各项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完善了区、街、社区三级职工诉求网络,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39个、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86个。
    为基层组织增活力:创新模式 基层工会组织得以迅速发展
    中山区总工会破解区域工会建设难题,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区总工会。赋予社区总工会基层工会组建审批权、基层工会管理指导权,基层工会经费处置权的“三大职权”,试行工作任务、工作经费、工作考评“三个单列”。多措并举推动建会工作。建立了建会负责联动机制、建会经费奖励机制和建会全程代理制度,实行企业建会零费用,形成了区总工会牵头,街道工会组织,税务部门、社区工会、法人企业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五年来新建工会组织1202个,其中行业工会6个,新发展会员12680人,其中农民工1300余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工会组织5809个,会员58397人。工作权限下放,工作经费下移,累计下拨经费1149万元,通过“六个专项行动”“3+x”创建活动、建立联系点制度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推动基层组织活力建设。
    为自身规范加砝码:工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中山区总工会完善了制度机制建设。制定了区总工会主席办公会议事规则、区总工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建立重要事项常委会民主决策机制、经费下拨制度、劳模评选及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改革了区总领导机构,优化了工会委员会和常委会的人员结构,增补了20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会委员,基层一线委员占比由12%增加到40%。增补了3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会工作者和职工进入常委班子。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管理效率。开发了中山区工会组织工作管理系统和助老便民服务软件,开通并升级“新职工新生活”微信公众平台,全新打造了中山区总工会网站。在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中山区总工会其他各项工作也实现了协调发展,几年来,工会经费收入稳步增长,经费审查监督和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女职工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为今后制定目标:当好改革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未来五年,中山区总工会将始终保持工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职工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和设施建设。开展群众性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扶植和培育职工兴趣小组。开展建功立业主题活动。以“优胜班组”“工人先锋号”创评为载体,推动劳动竞赛活动科学化、社会化,扩大活动有效覆盖面,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推动建设培训、竞赛、晋级、奖励相衔接的一体化职工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开展劳动模范、五一奖章、“最美人物”“金牌白领”等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加快服务工作升级。推动帮扶对象由困难群体向全体职工升级,帮扶内容由扶危济困向全方位服务升级。大力开展职工之家建设,重点在大厦、商圈、独立工会企事业单位加大投入建设“职工温馨家园”。做实做强“情满中山·温暖万家”“妈咪小屋”“爱在中山38楼”等职工服务品牌。全面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扩大帮扶救助覆盖面。实施普惠制服务,严格依规依程序管理好档案内困难职工,实行精细化管理、精准化帮扶,确保帮扶资金的正确使用、高效使用。强化法治意识,充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持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好“律师志愿团”作用。落实好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工会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基层组织活力。以区域化组织建设为重点,普遍建立社区总工会,打造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区域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劳务派遣工、农民工、非正规就业人员在内的各类职工群体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提升建会动态覆盖率。加大对基层工会支持力度。主动争取和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总结推广“爱心免费餐”“助老便民服务直通车”“律师志愿团”等借助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实现职工个性化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项目化运作方式。合理配置资源,实施系统化推进、精细化管理,推进工会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来源:大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