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21|回复: 0

可能引发通胀的四大风险因素

发表于 2010-3-23 11:18: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1、2月份各项经济指标表明,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向好发展趋势更加明显,经济运行总体正常。然而,经济也有隐忧,最应该警惕的当是价格走势。

    按供需均衡原理,今年发生恶性通胀基本不可能,因为国内几乎没有哪种商品不是供大于求。有无通胀风险由多种因素决定,但就当前我国经济现实情况看,至少存在四大可能引发通胀的潜在因素,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第一,粮食供应会不会发生大问题。尽管我们已经连续6个年头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但今年粮食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目前,西南大旱局面仍然没有改观,如果今年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从而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这才是真正的考验。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因素,农业生产、农副产品供应是第一因素。2月份CPI上涨2.7%,在对八大类商品统计中,六种上涨、两类下降,而上涨最多的就是食品价格,上涨了6.2%。对此,我们应该有多手准备,多准备几张牌。

    第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以伦敦原油市场为例,从2月初到目前为止的1个多月时间里,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从70美元左右上涨到80多美元。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果发生大幅度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就很可能发生。全球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凯恩斯扩张性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成必然,就看上涨幅度有多大。2月份,我国工业原材料、燃 料 、 动 力 购 进 价 格 上 涨 幅 度 达 到1 0 .3 %, 比PPI5.4%上涨幅度高出4.9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为-7.1%,今年2月涨幅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特别是2月份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价格上涨30.1%,燃料动力类上涨了25.4%,这些原料的大幅度上涨,必将传导给产品市场,造成后续PPI继续攀升,从而带来普遍性的影响。

    第三,货币投放规模太大。为了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去年新增贷款规模达到95957亿,同比增长98.72%。今年需要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贷款调控目标为7.5万亿,而今年1月份就贷出去了1.39万亿,2月份也达到7001亿,1-2月份完成全年规模的27.88%。2009年G D P总量增长8.7%,新增贷款同比增长98.72%。投放出的贷款就如“笼中老虎”,一旦出笼,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心理预期因素。通货膨胀会不会发生,心理预期因素非常关键。如果确实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C PI迅速走高;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输入型因素导致PPI持续走高,因此造成老百姓恐慌心理,从而发生抢购,恶性通货膨胀就将出现。前年年底,人民币各项存款为478444亿元,而今年2月份达到62 .25万亿,短短14个月增加了144056亿,增长30.11%,月均增长1万亿。目前存贷差达到20 .18万亿。发生通胀“不差钱”,这个“老虎”如果真的因为恐慌而被“释放”,可能是个灾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