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7|回复: 0

“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

发表于 2017-3-10 10:29: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孙琪 来源:半月谈网 
近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正式转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一位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一位是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两位顶级科学家为什么要放弃外国国籍? 社会公众又如何看待他们的“回归”呢?


他们为什么要放弃外国国籍?


杨振宁,曾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式的贡献。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姚期智,于2000年获得世界计算机领域最高奖项图灵奖,成为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裔学者,也是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唯一华裔计算机科学家。


这样的顶级科学家为何放弃外国国籍回归祖国?


杨振宁在1964年3月加入美国国籍。他坦言:“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挚友熊秉明曾经说,你的父亲虽已过世,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我说,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杨振宁这样解释回归的感受。


多年来,杨振宁虽然身在异国,却一直为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不倦努力。凭借学术上的地位,他经常在世界各国讲学访问,介绍中国情况。在其影响下,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态度,一些美籍华人学者也纷纷回到中国。


1998年,杨振宁受聘清华大学教授,此后每年几乎有一半时间在校指导学生。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如今杨振宁已94岁高龄。谈及过去,他很欣慰,因为自己“多年来为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


2004年,当时57岁的姚期智做出了人生中的重要抉择。他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出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开启全新学术探索。此前,他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教授。


姚期智全职回国被一些人认为是“填补了国内计算机学科的空白”。在清华,姚期智先后创办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交叉信息研究院和量子信息中心。他亲自授课,指导学生论文,引入优秀人才。10多年来,一批批拔尖创新英才从清华大学迈向世界学术舞台。


“培养中国青年才俊,促进高端科研的开展,是我一生中感到最有意义的工作。”姚期智说,“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我觉得万分欣慰与骄傲!”


顶级科学家“回归”展现中国引力


精英人才的流向,昭示了国家的吸引力。杨振宁、姚期智两位科学家“回归”是科学大家圆梦,对年轻科学家是一种激励、一种信心上的提振。这更是中国经济和科研水平不断发展、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我国加大引进海外人才力度。统计显示,自2008年国家“千人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已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4万名,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归潮,为我国前沿研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6年,《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其中明确提出要“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敞开大门,不拘一格,柔性汇聚全球人才资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认为,杨、姚之举对高层次人才的回归起到鼓励和示范作用,是一种爱国情怀的体现,也是国家重视人才、重视科技创新的结果。


“两位老师在自己的领域都是泰斗级的人物,他们放弃外国国籍,会使很多旅居海外的华人科学家更好地认识中国。”清华大学学生刘一锋说。


“无论是在领域内有所成就的科学家,还是具有潜质的科学家,都是国家需要的。”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肖宇说,“希望这些科学家能够在未来为祖国带来值得期待的回报。”(半月谈记者 孙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