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3月3日电(林玲)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的战略部署,同年11月,由中共龙岩市委、市政府主办,北京厚爱关节健康公益基金会、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协会协办,龙岩市委组织部、市卫计委以及龙岩人才发展集团承办的北京高层次医疗专家赴闽西开展“师带徒”帮扶活动正式启动。几十位北京医疗专家飞赴闽西“面试徒弟”。 |
是月30日,该活动在北京举行“拜师仪式”,龙岩市政府向北京的22位知名医疗专家颁发专家特聘证书。 |
“医者初心,智扶苏区”,“师带徒”帮扶活动从此在闽西有序有效展开。 |
[align=start]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武平县人大副主任、县医院院长梁昌和接受 中新网视频专访。李南轩摄 今年3月2日至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带领自己的医疗团队,专程赶赴龙岩的武平等地开展“精准帮扶义诊暨白内障复明工程”。期间,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中国新闻网(福建)在福州视频专访亢泽峰副院长及武平县人大副主任、县医院院长梁昌和,随后本网记者随医疗团队赴闽西现场采访,并开设“北京专家赴闽西‘师带徒’健康扶贫系列报道”,关注跟踪此项精准扶贫之举。 |
【访谈简介】 |
时间:2017年3月2日 |
地点:中国新闻网(福建)演播厅 |
主题:北京名医以“师带徒”创新模式赴闽西健康扶贫 |
嘉宾: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 |
武平县人大副主任、县医院院长梁昌和 |
摄像:蒋巍念 |
主持人:李珊珊 |
【访谈实录】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珊珊,欢迎收看中新网视频访谈。今天作客我们演播厅的嘉宾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亢泽峰副院长,武平县人大副主任、县医院梁昌和院长。亢院长、梁院长,您们好,请您们向我们中新网的网友打个招呼。 |
访谈现场。李南轩摄 亢泽峰、梁昌和: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在此背景下,北京名医与闽西老区形成了“师带徒”这一健康扶贫的创新模式。请问两位院长,您们是如何评价“师带徒”模式的?该模式的创新之处在哪儿呢? |
亢泽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活动的设计思路,是向中国传统的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汲取智慧,将这种智慧融入健康扶贫的领域中,这就是创新之处。 |
通过“师带徒”这一模式,北京名医不仅能教给徒弟技术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徒弟医德医风方面的熏陶。通过造就一个名医,打造一个名系,成就一个名院,为老百姓实实在在谋福利,让老百姓不出远门就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个模式非常好,这不仅是一种创新,也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 |
梁昌和:龙岩市委、市政府对于“师带徒”这一模式十分重视,也很重视医疗人才的培养。去年11月,龙岩共有22位徒弟前往北京,向北京名医“拜师学艺”,我认为,这一模式与其他帮扶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
一是名师水平极高。为徒弟授课的几位名医都是国家级的名医,给了我们很高的学习平台;二是帮扶对象精准。龙岩的22位弟子都是各家医院所派出的骨干代表,他们在学成之后能够直接对接到当地医院,对于当地的医疗建设十分有帮助的;三是师徒关系长久。师徒关系不是一时的,师父对徒弟的帮带关系会更长久更亲密,这对于当地医疗人才的培养也是一种新的模式。 |
主持人:2016年11月,“师带徒”帮扶模式就已经开始运作。请问亢院长,“师带徒”模式实践之后,您对这种模式有何建议?这个模式是否有可复制可借鉴的作用? |
[align=start]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在专访现场。李南轩摄 |
亢泽峰:在中医药的发展中,我们一直传承着“师带徒”这种模式。如今,我们把这种模式移植到健康扶贫中,这不仅能促进医疗资源的下沉,也对革命苏区医疗人才的培养很有益处。所以,我认为这种模式是很有示范性,很值得推广的。 |
主持人:“师带徒”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师父带徒弟,请问一下梁院长,您认为这一模式对于类似武平这样的县级医疗事业及人才培养有何意义? |
梁昌和:我认为,“师带徒”这个模式对于县医院整体的进步以及人才的培养有着推进作用。如同亢院长所说,好师父带出好徒弟,好徒弟回到家乡后就能影响一个科室,乃至将推动整个医院医疗水平的发展。 |
我们武平县医院这次派出了7名医生,都是各个科室的骨干精英。我相信,等到他们学成归来后,一定能对武平县医院的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主持人:听了两位院长的介绍,我们对“师带徒”这一帮扶模式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过我还是有一些疑问,请问亢院长,北京名医为何选择闽西帮扶?参与此批闽西帮扶的名医们的反应和感受又是如何的呢? |
亢泽峰:福建龙岩是革命老区,同时也处在闽西山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与高层次医疗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师带徒”之所以选择龙岩,就是希望能为革命苏区的医疗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
对于健康扶贫来说,人才扶贫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本着医者初心,重走长征路,以关注帮扶龙岩革命老区医疗事业发展为主线,通过“师带徒”模式,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医疗人才,同时也呼吁政府与社会更加关注革命老区的发展。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作为医者的使命。 |
同时,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龙岩市委、市政府对于这一模式的支持力度也很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徒弟们对接成功,促进当地医疗发展。 |
亢泽峰:参与此批闽西帮扶的名医们在帮扶过程中很投入也很支持。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看到了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所在。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治好一个医院的患者,而是要将眼光放到全国。通过“师带徒”这一模式,我们就能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让他们为当地的老百姓带去福音。我们希望通过人才的培养带动区域医疗水平的发展。 |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去年11月30日的拜师仪式上,亢院长也挑选了自己心仪的徒弟。您所带徒弟的情况如何?作为师者,您对于自己徒弟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待? |
亢泽峰:与以前的帮扶模式相比,我觉得“师带徒”模式抓住了我们作为老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我认为我的徒弟们非常有责任心而且努力肯学,我也将我所有的知识倾囊相授。 |
这种师徒关系,是责任和使命,也是一种感情。我希望他们能从师父身上学习到最好的医疗知识,更要学到“医者父母心”的医风医德。我相信,他们将会成为我的骄傲。 |
主持人:那么梁院长,在您们医院又有几个北京专家的徒弟呢?对于他们,您有怎样的期待和预期? |
[align=start]武平县人大副主任、县医院院长梁昌和在访谈现场。李南轩摄 梁昌和:我们武平县医院这次派出了7名医生,其中3位是科室主任。我希望他们能够与北京的名医做好对接,不仅要学习到医疗技术,更要学习到名师的医风医德,更好地推动武平的医疗水平,将服务百姓的工作落到实处。 |
主持人:我们的访谈结束之后,亢院长马上就要前往武平开展精准帮扶义诊暨白内障复明工程,在这里我们请两位院长先向我们的网友介绍下这个复明工程的情况吧。 |
亢泽峰:这次开展的精准帮扶义诊暨白内障复明工程,其实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是一种挑战。一直以来,我认为“师带徒”这一模式不应该是一种形式,更应该要有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内容。所以,以我的专业出发,我选择了白内障这一复明工程。 |
我认为,这一工程不仅能够让当地的老百姓享受到高层次的医疗水平,也能够让我的徒弟以及团队在实践中交流提升,同时还可以针对武平县眼科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有所贡献,能够提升武平县眼科的医疗水平。 |
梁昌和:这次亢院长带领团队来到武平开展精准帮扶义诊暨白内障复明工程,在武平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武平县政府高度重视以及感谢亢院长为推动武平医疗水平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届时,亢院长将为30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诊治,并与武平县医院的各科室医生进行学术交流指导,对疑难病症进行探讨。 |
主持人:医者初心,智扶苏区。我们相信,通过“师带徒”模式,推动高层次专家与闽西优秀医生结为“师徒关系”,一定能够传承、弘扬名师医德医术,造福闽西百姓。非常感谢亢泽峰院长与梁昌和院长接受我们的访谈,也感谢网友的收看。 |
亢泽峰、梁昌和: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