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4|回复: 0

901亿元 湖北技术合同交易额再创新高

发表于 2017-3-11 07:18: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湖北省通过大力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不断健全和规范技术合同登记管理工作,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在短短5年间翻了9倍,从2011年的100亿元增加到2015年830亿元,2016年湖北技术合同交易额再创新高.截至2016年12月20日,湖北省累计共登记技术合同22543项,技术合同登记累计成交额达901亿元。
  而这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靓丽“成绩单”的取得,得益于近年来湖北省科技系统以“湖北省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为牵引,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科技成果转化使用处置收益权改革的法规政策、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十条”及配套实施细则,着力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国家中部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着力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搭建网上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等多层次服务载体的举措。通过多方主体的协作联动,使湖北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资中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扩散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深入推进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
  “湖北是科教资源大省,高校、科研院所林立,科技成果众多。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湖北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2015年起,湖北启动实施了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采取定向、间接、有偿投入和市场评价方式,由湖北省科技厅设立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每年拿出3亿-5亿元,三年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0亿-15亿元,对投资在鄂转化项目的创投机构按其投资金额一定比例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全面构建科技行政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和投资机构协作联动机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首次商业应用转化、已应用成果向更多企业扩散。”湖北省科技厅厅长郭跃进表示。
  依据湖北省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最初提出“在2015-2017年3年内组织3000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湖北省内企业转化扩散,并实现市州县全覆盖;3年内,3000项科技成果带动社会投资过100亿元,促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过80亿元”的目标来看,目前湖北省成果转化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记者获悉,仅2015年一年湖北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就组织了1248项科技成果在湖北省内转移转化。2016年,湖北省在上一年的经验基础上制定了《关于继续推进湖北省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优化考核指标,推动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目标任务。
  其中,2016年1-9月,共组织推进874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要在湖北省内县市一级转移转化,实现了市州县全覆盖。截至2016年12月20日,湖北省共登记技术合同22543项,技术合同登记累计成交额达901亿元。
  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
  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湖北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在促进创新资源集聚流转、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了“6+2+1”的建设架构,即重点打造华中网上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科惠网)、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华中科技条件共享服务平台、华中技术经纪培育中心和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市场(实体平台)6个关键支撑平台,襄阳、宜昌2个区域分中心和1个武汉城市圈技术转移体系。
  “技术商城、机构专柜、技术中介、金融街……”记者登录2016年5月启动运营的科惠网看到,若干项科技成果需求信息刊登在网页上,每一则信息均标有金额费用。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通过该网站发布科技成果、成果登记鉴定、发布信息、竞买竞卖等。
  据了解,为了让持续有效的技术供求“活资源”在网上流通,科惠网在湖北省17个市州、100多个县市区以及4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建立了全覆盖的分中心和工作站600余个。截至目前,已采集湖北省各类科技成果及国内外专利1500多万条,可转化交易的成果7万条,真实有效的需求3000多条,入驻的技术专家近6000人、各类科研院所、企业及中介机构4000余家。资源有效性达95%以上。
  科惠网运营单位、湖北技术交易所所长徐柏安介绍说:“科惠网以‘汇聚资源,搞活线上市场’为目标,致力于成为成熟技术的展示中心与技术难题的解决中心,同时以该平台为纽带,吸引湖北省内外、境内外科技资源入驻,构建虚拟研究院,打造互联网+研发平台。”
  如果把“科惠网”看成线上的技术淘宝网,与之同步上线的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市场就是一家大型实体的交易市场。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市场致力于对接科惠网线上平台,整合高端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打造华中地区科技服务资源的空间聚集区,提供技术转移一站式服务。目前武汉光谷创客空间、武汉光谷知识产权联盟、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等一批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已陆续入驻。此外,华中技术经纪培育中心目前已上线“湖北省技术经纪人在线培训与考试系统”,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模式;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已也上线运行等。
  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政府与企业风险共担
  湖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虽然取得显著突破,但是在实际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隐性难题”仍未得到解决。“现实中,湖北本地一些企业往往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和承接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分担机制不够完善;省内兼具投资实力和意愿的企业总数不多,一些企业受限于自身实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不具备承担成果转化失败风险的能力;社会资本逐利性强,风险投资‘不熟不投’,对刚走出实验室,尚未完成产品化开发的成果投资意愿并不强。”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航工业湖北航特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就曾囿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而一度对使用武汉当地的国产机器人的做法犹豫不决。2014年,中航工业湖北航特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准备进行“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并向湖北省科技厅寻求支持。恰巧,武汉当地有一家名为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多年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机器人产品,但由于产品社会认知度不高,在市场竞争中远不及进口机器人。
  在湖北科技厅牵线搭桥下,两家企业迅速展开了对接,但航特公司却并未第一时间做出决定。“国内没有使用国产铸造机器人生产汽车重要安全配件的先例。投用一条生产线需要花费600万元的前期投入,对于企业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小投资,万一打了水漂怎么办?”航特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刘海滨坦言。
  “有风险不可怕,我们来共同承担。”在得知中航工业湖北航特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顾虑后,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到航药公司,表示愿提供科技攻关经费,支持航特和奋进两家企业联手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浇注机器人。当年8月,航特、奋进两家企业联手申报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湖北省科技厅基于该项目经费200万元资金支持。如今,两台鄂产工业浇注机器人成功投入应用。目前,两台鄂产工业浇注机器人已生产铝合金铸件2万余件,浇注合格率达99%,已供应至神龙、奔驰等国内外汽车厂,合格率达99%,打破国外“巨头”的垄断。
  “高新技术产业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与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创新相结合。”郭跃进表示,为破解科技企业特别是创业型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湖北坚持“专业化、前端化、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完善基金运行机制,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和创新要素向创新链上游聚集。截至目前,湖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财政投入近7亿元,参股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子基金20只,子基金总规模达45.31亿元,初步形成了财政科技投入的叠加效应、拉动效应和放大效应,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