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2|回复: 0

“心正”方能行正

发表于 2017-3-13 06:28: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心正”方能行正
刘汉俊       来源: 人民日报

  贞观初年的某天,唐太宗得到十几把好弓,这位年轻时就善射、自以为能识天下良弓的皇帝,得意地请制作弓箭的师傅欣赏,没想到师傅说都不好。唐太宗追问其故,弓箭师傅说:“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木纹的心都不在正中,这样的弓虽然刚劲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却不直,所以“非良弓也”。原理简单,道理深刻,讲出了做人做事做官要“正心”这个真谛。
  做人讲良心。《尚书·立政》载,“文王惟克厥宅心”,意思是周文王十分重视通过考核官员们的心地来选贤用能。古人讲究修心,目的是正心,校正自己的心态是不是符合天意、事理、人伦。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影直;心不正看什么都是斜的,干什么都是歪的。“居上不骄,为下不倍(背弃)”,在上当有仁爱之心,在下当有忠孝之心;恕人应当宽心,律己必先责心;说话出于真心,交友应以诚心;安居先安心,乐业先乐心;见贤应有慕心,遇恶得有戒心;逢弱当有善心,临危须加小心。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善良人、说厚道话、办实诚事,不虚妄、不欺瞒、不懈怠,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常常正心修身,勤练“铁布衫”“金钟罩”,才有“金刚不坏之身”;常常祛躁气、除湿气、去俗气,做到心静自然凉,海阔天更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抵得了诱惑,才能不染纤尘,保持心地的善良、洁净和高贵。
  做事讲真心。古人讲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境界,由物及己、由近致远的逻辑关系告诉我们,“正心”是核心,是“格物”的目的,是“平天下”的前提。党员干部当求真理、讲真心、动真格,律己求严、谋事求真、创业求实。凡事讲认真,读书讲静心,析理求精心,敬业须恒心;凡事讲责任,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凡事有意志,有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决心,有攻坚克难、敢于胜利的信心,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神,有功成不必在我、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毅力;凡事有定力,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原则、政治要求等要真遵守,真正做到有守有为有担当,创造出得到组织认可、群众认同的真业绩。
  做官讲公心。心养德,德从心,古代做官讲求“格其非心”,以德立人。用什么心来养德呢?老子说“以百姓心为心”,这就是公心。党员干部做到官德高尚、党性纯洁,必先谨记为官之心在于公。奉公当去私心,防止贪火燎原、欲水滔天,不能公权私用、公权滥用,把权力变成寻租的工具。用权出以公心,有公正才有公平,公权民赋,当为民所用、为民造福,有公心才有良法善策德政。党员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要有恭敬之心、恪守之心、敬畏之心,慎独、慎微、慎初、慎权、慎好、慎言、慎行。远离乌烟瘴气,摒弃市侩世俗,不搞投机取巧,更不能蝇营狗苟利欲熏心、结党营私包藏祸心。官心不正,必然败坏党风政风,伤害党心民心。心术不正,必走邪路;才厚德薄,必有歪心;德不配位,必有灾祸,位子越高危害越大。
  修好良心、真心、公心,“三严三实”是良方,是清醒剂、常备药。要有百步穿杨之功,须有良弓在握。“心正”方能走远、行稳、不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