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才艺术家如何表达忧郁?
丢勒创作版画《忧郁之一》
2014年,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翻译家孙仲旭以及年末的傅蕾蕾的自杀,让公众重新关注抑郁症人群。抑郁症与死亡如影随形,另一方面,忧郁情绪又与创造力密切相关。有时候,当我们仰天长叹,喊出一句“我抑郁了”,效果和“我成功了”不相上下。历史上真实的例子也印证了这一点。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凡•高、蒙克等人都很忧郁,悲剧色彩在作品中时隐时现。那么艺术家如何表达忧郁呢?其实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就坚信,一个人如果不是多愁善感,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他说“忧郁是我的欢乐”。拉斐尔也被认为“与所有卓越之人一样忧郁”。不仅是生活中,不同时代的画家,会将忧郁藏在他们的画中。比如丢勒的《忧郁之一》所创造的忧郁者形象,在欧洲流行了三个世纪,产生了许多变体和演化。
五、计算机会取代艺术历史学家吗?
研究发现西班牙画家迪亚哥·委拉斯开兹的名作《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与弗朗西斯·培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的习作》有某些显而易见的相似点。
计算机是“80后”小伙伴们上大学的三宝之一,另外两宝据说是单反和手机。而“90后”小伙伴们上大学的“三宝”据统计是微单、ipad和苹果笔记本,“70后”小伙伴们上大学的三宝是台式电脑、BP机和收音机。从这些例子足见电子设备带给现代生活的冲击。其实计算机技术也在改变着艺术史 。2014年,新泽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 ,艺术史学家或将由先进计算机取代。艾玛,太可怕(pia)啦!一小搓人也许又要失业啦!这些研究人员称,近年来面部研究与目标识别取得了巨大进步,计算机也能学习“艺术概念”。计算机软件可以发现画作当中的联系。比如电脑就发现西班牙画家迪亚哥·委拉斯开兹的名作《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与弗朗西斯·培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的习作》有某些显而易见的相似点。
六、如何证明你的艺术品不是垃圾?
艺术展现场
2014的2月份,意大利巴瑞的一个现代艺术展在19日开幕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儿:数件展品意外“失踪”!展品们都去哪儿了呢?原来它们是被清洁工当作垃圾给扔掉了。其实艺术品被清洁工错当垃圾扔掉这种“惨剧”已屡见不鲜了。2001年,英国著名艺术家赫斯特的一个包括由烟灰缸、空酒瓶、没洗的咖啡杯、皱报纸组成的作品在伦敦的一家艺廊展出时,也曾经被清洁工当成是垃圾丢弃。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证明你的艺术品不是垃圾呢?哈哈,其实答案就是没法证明。而且反过来说,艺术品可以被当做垃圾,其实垃圾也可以被当做艺术品,随着废旧物品越来越多地进入艺术,以垃圾为创作材料的艺术家逐渐多起来。提姆•诺波和休•韦伯斯特的影子雕塑、爱德华•马丁的金属昆虫、詹森•迈尔西埃的生活垃圾肖像…等等举不胜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