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深入报道了我市推进区域党建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到今年2月底, “快乐四点半” 公益辅导学校已经满5周岁了。这个坐落在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东苑社区服务中心的 “免费课堂” ,因为填补了孩子放学至家长下班这个空当,被大家称为孩子们的 “幸福乐园” 。
从5年前的 “小小尝试” ,到如今的 “全市样板” ,东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方宝最大的感触就是 “共享的力量” 。“一个辅导学校看似简单,却牵涉多方力量,只有众筹资源,才能让这个课堂持久发展。 ” 方宝说的 “资源共享” 主要得益于2012年建立的东苑社区联合党委,党委成员有安徽工业大学、 东苑小学、 市气象局等,这也是马鞍山市推进区域化党建、 打造区域党建共同体的产物。
社区这驾 “马车” 跑得更快了
“针对同辖区单位党组织条块分割严重、 沟通协商机制欠缺等问题,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区域党建 ‘五联体系’ ,即组织联建、 事务联商、 党员联管、 服务联动、 品牌联创,有效夯实了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 提升了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马鞍山市委书记魏尧介绍。
沿着这一思路,花山区西湖花园社区将辖区内12家企事业单位、 17家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纳入联合党委,有效激发了多元主体活力参与社区共治的热情。 “区域化党建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社区这架马车除了 ‘拉车’ 的,又有了许多 ‘推车’ 的,马车跑得也快了。 ” 西湖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秀凤说。
目前,马鞍山市 106 个社区已全部建立了大党委,业委会、 物业公司、 驻区单位负责人均担任党委委员。
全市社区划分了 1297个网格,同步组建党支部(党小组),进一步延伸党的基层触角。为实现功能互补,马鞍山还采取社区+商圈市场、 社区+驻区单位等模式,建立了 74 个 “社企互动型” “产业联建型” 联合党委。
“区域党组织的整合协商能力很关键”
马鞍山市环保局与雨山区横江社区是结对共建单位,机关的志愿者们每年都会多次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扶贫帮困等活动。横江社区党委也会为每名来服务的志愿者记录一份细致详实的 “成绩单” ,这份 “成绩单” 将会成为志愿者们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市环保局每年的干部考核评议,横江社区也是 “测评者” 之一。
2015 年以来,该市各级在职党员干部提拔使用、 评先评优到社区征求意见建议近万人次; 2016 年县区党委换届期间,考察组征求了所有候选人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意见,社区“说话没人听、 办事没人帮” 的局面已悄然改变。
“强化激励机制是推进事务联商的重要手段,区域化党建的生命力大小,关键就是要看区域党组织的整合协商能力,要看能否将隶属于不同系统、 掌握不同资源、 联系松散的党组织联结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 ” 马鞍山市委常委、 组织部长王炜介绍。
“资源共享后,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居民”
家住新岗四村的吴岳峰如今退休在家,每天清晨都会到附近的马建大院晨练。去年5月下旬,他意外地发现这个搬迁已久的大院不仅突然变得洁净了,还添置了不少篮球架、 足球门、座椅等新设施,顿时 “精神不少” 。一打听才知道,这些都是这个大院的新成员 — —马鞍山市红围巾公益协会送给大家的 “见面礼” 。
“经梨苑社区牵线,我们协会终于有了自己的 ‘家’ 。入驻一个月后,社区又帮助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党支部。 ”马鞍山市红围巾公益协会党支部副书记孙显明说。
在马鞍山区域化党建的推进途中,涌现出以 “邻里节” 为代表的邻里互助文化、以 “红袖标” 为代表的志愿服务文化、 以“党员说事点” 为代表的特色服务文化等一批广受群众欢迎的党建品牌。为加快建立共建共享的品牌创建体系,该市、 县区两级每年都从党费中拿出200万元,“以奖代补” 引导区域党组织联合申报党建品牌。2016年底,为提升服务群众的“精准度” ,马鞍山在全市范围内探索推进社区 “大管家” 服务平台建设,在街道、 社区和居民区分别建立 “大管家” 调度平台、“大管家” 服务中心和 “大管家” 服务网格,构建 “问题发现—平台接收—派单指令—线下处置—事中监控—回复反馈—定期考核” 的闭环运作方式,使居民在家中就能把事办成,受到了群众好评。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