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可以没有学历,但工人不能够没有技术
“王海班”为员工赢得了尊严
于海涛
在东北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在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如果提及最有知名度、最有面子的班组,非石油三厂分子筛车间的工艺一班莫属。
其实做为一个拥有数万名员工的抚顺石化分公司来说,基层的工艺班数不胜数,那么为什么这个班组会一骑绝尘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盘点一下,这个非同一般的工艺班所获得的各类荣誉称号。
“全国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标杆”,“全国学习型标兵班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就国内企业而言,做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班组,其能够拥有的荣誉这个班几乎都有了。
到这里了,大家可能依然对这个叫什么“分子筛车间工艺一班”的班组没什么记忆。的确如此,在全国获得一个“百佳班组”、“红旗单位”、“班组标杆”、“标兵班组”,及至“五一劳动奖状”的班组太多了,这也正是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员工如何获得尊重和尊严的关键所在。
说句心里话,提起“分子筛车间工艺一班”,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有印象,即使是抚顺石化分公司内部的员工也会有绝大部分没有印象,但如果我们提起全国劳动模范王海,提起那个被抚顺石化公司第一个以班长姓名命名的班组—王海班,提起那个以创建“技能型、创新型、效益型、管理型、和谐型”而闻名的“五型班组”,想信不仅仅是抚顺石化分公司的员工,就是全辽宁省、全中国石油的员工,乃至全中国的工人阶级都会有记忆。
那么,王海和他的王海班又有什么过人之处,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我们从王海的身上和王海班的管理之中能否探寻到员工赢得尊严的秘密呢?
记者在采访王海时听到他说得最多也是最诚恳的一句话就是:“工人可以没有学历,但工人不能够没有技术”。从这里我们可以剖析出工人获得尊严最为基本的一个前提条件。
1993年,抚顺石化公司投资近30亿元,从美国引进技术并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单地规模世界最大的分子筛脱蜡装置,该项目被称为抚顺石化公司的“希望工程”。为了开好这套装置,该公司摒弃了以往行政任命的方式,车间里的班长、员工全部通过比武选拔,王海和11名组员都是通过技术比武从几百名班长和上千工人中考试选拔出来的。
做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装置,几千台阀门、上万米管线,并且所有塔、罐、炉的控制系统,各种温度、压力的标注都采用英文标注,然而只有初、高中学历的王海班成员,硬是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把8台炼塔、44台冷换设备、107台容器、6000多个阀门及上万米管线的操作要领和事故处理预案熟练掌握。开工期间,美国专家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技术的中国工人感到惊叹,一次次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工人了不起”。这是中国工人用自己的辛勤和付出赢回的尊严。
在王海班的管理上,王海有这样一句话,“上班时,大家向我看齐!我要是迟到一分钟,你们就可以迟到一小时;我要是坐着打盹儿,你们就可以躺下睡觉;我要是抽一根烟,你们就可以抽一盒烟。”
劳动纪律一直是班组管理上的难题,劳动纪律人为地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划分到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在劳动纪律的管理上员工的尊严常因此而打折扣。正确缓解劳动纪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员工的尊严度也会大幅度提升。
在这里,王海班管理上的成功例子仍然可以使我们受益。
王海班所负责的分子筛脱蜡装置不仅价值几十亿元,而且工艺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如果操作时失误,轻则着火,重则爆炸,损失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炼化装置24小时连续运转,白天尚且好过,熬夜最为辛苦。坚守岗位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且全班12个人必须个个如此,不能有一人疏忽大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王海班发明了“浓茶加咸菜”熬夜法,上零点班时,沏上一杯浓茶,喝得都不想喝时,就吃口咸菜,一吃咸菜就又渴了,于是再喝茶,漫漫长夜在慢慢品味中度过。王海班还提出了“四勤操作法”,即勤观察、勤调整、勤分析、勤总结,大家聚精会神想工作,没有闲暇溜号时间。依靠“四勤”操作法,王海班准确计量出了分子筛工艺控制产品产量、质量、收率三个99%的优化参数,使装置操作水平达到了国际一流,累计为企业多创收3亿多元。
从1994年到现在,王海班已先后培养出厂长和车间主任4人、班组长10人、技术状元20多个、技术骨干40多个。
这样的班组和这样的员工又岂能不为人所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