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西北油田分公司 汪淑敏
脑海里常驻着一间小屋,大约30平的样子,土坯做成,屋顶盖着最朴实的棉瓦,堂屋和厨房是一间,一墙之隔的是一个光线昏暗的卧室。小屋的右边是一条乡间马路,蜿蜒向前看不到尽头,左边是一个不太大的池塘,偶有野鸭嬉戏其中。在一排排房屋依次而建的村落里,独守一隅的小屋显得离群索居,又似乎遗世独立。小屋前有那片菜地,那是我内心深处极具养分的一处。四季轮转,它始终是绿色的、规整而鲜活的,它低调地演绎着从简单到缤纷的抽枝长芽、开花结果,也默默地观望着由喧嚣到沉寂的人世变幻。
十年前的夏日初见小屋,那种朴素无华而又安居一隅的恬淡气息让我倍感心安,对着那片菜地,仰头静静地允吸泥土的芬芳,呼吸之间吐故纳新,当香甜溢满了五脏六腑,人便有了满血复活的昂扬。始于那个初夏,而后每次回到小屋,我和当时还是男友的杰总喜欢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菜地侍弄那些小秧小苗,像用心呵护小生命一样的虔诚;有时候端着小凳子坐在田埂,听爷爷奶奶缓缓讲述他们走过的岁月,从韶华到暮年,那些惊心动魄又似乎波澜不惊的往事,已是曾经沧海,在岁月的沉淀下如一部史诗般的壮美华彩,可是我总难免欷歔这需要对生活怀有多么饱满的热忱和不灭的期待,才能坚毅地走过那段黑暗,并用智慧的双手推着儿孙向着阳光努力绽放。
现在,满堂儿孙各奔东西,其中有一半投身油田事业,老人家却不愿离开故土,要守着那甸菜地,爷爷每天早晨骑着电动三轮车赶早去卖小菜,奶奶则是除了下雨天其他时间都在侍弄着各种蔬果,从马路边经过的人无不称赞这块菜被打理得用心、规整。更有趣的是七十多岁的爷爷前年被村小学返聘回去当了一年的语文老师,而且孩子们考的成绩非常理想,着实让我们又崇拜了一把。
我们这些晚辈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周再忙也要打个电话回去和老人家聊聊家常或者工作上的事。爷爷奶奶在我们心里是生活在最底层却有着螺壳里做道场般智慧的人,所以小屋也浸润了他们的气息,显得与众不同。
这个普通的小屋,它总是有着巨大的魔力,在这里能卸下所有的疲倦和懈怠,抚平浮躁焕发新的生命力,牵引着每个孩子,告诉他心安即是归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