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4|回复: 0

党旗辉映夕阳红 郯城新华村老党员社区建设纪实

发表于 2017-3-16 07:42: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轮夕阳一风景
  三月鲁南,乍暖还寒,晨曦笼罩下的郯城县高峰头镇新华村炊烟尚未冉起,一位拄着双拐的老人已经等在了村民徐敏善的家门前,“让你老人家这么一跑,俺真不忍心啊!协议俺下午就去签,说什么也不再拖村里的后腿了!”
  当73岁的老支书徐勤山柱着双柺第5次来到徐敏善的家里时,这位因为刚盖上楼房、不愿拆迁的农村汉子感动的改变了初衷:“您老说的有道理,长远来看村里统一盖社区确实是好事,省得比来比去的,这家高那家低的,一辈子血汗都扔在房子上!”
  “想通了就好办了,跟我上三轮车,现在就拉你去把协议签了吧!”徐勤山趁热打铁。
  ......
  这一天,老党员徐勤山骑着三轮车、架着双柺,又马不停蹄地先后走访了肖如法等9户村民,回到家已是晚上8点多钟,“你身体不好,大队又不给你一分钱,为什么一听村里建社区你就忙腿了呢?”。看着满身尘土的他,老伴心疼地唠叨着!
  “拆旧村建新区,这是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事,村里一部分人只看眼前利益,作为党员,俺不出头跑去做工作,谁来跑啊!”面对家人的责怪,这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坚定而从容。
  我是党员我带头
  “板皮门前垛、粪土路边堆,巷道脏乱差,房屋比高低。”是当前新华村的真实写照。这个村庄是传统的木材加工专业村,农民腰包有钱,但村庄整体面貌落后。
  今年开春,镇里将新华列入新农村社区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赴兰陵星城国际、马头玉带、李庄青山等社区参观。
  错落有致的社区楼群、宽敞整洁的水泥道路、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农村城市化让参观者艳羡的同时,也让随行的李钦华等老党员感到了肩上的责任:新农村发展方向就是社区建设,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美化环境、便于管理,要坚决带领群众走出“拆旧不见新”的怪圈,让全村群众都能像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享受社区完善的服务!
  “大家也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发展农村社区大势所趋,但农村拆迁向来都是难题,我们几名党员要给群众带个好头。这时候村庄发展需要俺们,组织上召唤俺们,大家要提起精神,打好这场家乡建设的‘硬仗’!”参观归来,党支部召开的动员会上,73岁的老支部书记徐勤山慷慨陈词。16名党员现场带头签下了《村庄社区建设协议书》,并现场表态,带头完成房屋拆迁,支援社区建设。老党员李荣之一口气帮助5家亲属代签了协议,老党员李钦华一笔签下4位拆迁房屋。在党员的感召下,这个拥有232户居民的村庄,当日就有126户群众来到村委主动签订了协议书。
  “徐勤山、马会堂这些老党员都签了,有他们带头,俺们心里很踏实!”说到签订协议的事,村民徐创说出了心里话。
  六位党员六面旗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农村建社区毕竟是“破天荒”头一回,社区建设协议拆迁工作在新华村启动后,许多村民心里还是打起了鼓:“房屋打价低了怎么办?楼房盖的质量不好、不满意怎么办?要是签完协议就没有退路了!”第一轮房屋拆迁和户型预订协议签订中,还是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70多户群众犹豫不决,思想工作必有跟上!我们这几名党员年龄大,动员群众有说服力,这任务就交给我们吧!”在社区建设阶段总结会上,徐勤山、马会堂、李在启、李荣之、马保友、李钦华等六位老党员主动请缨,和徐希佃、马宗开等两位群众代表一起报上了名,担起了旧村拆迁宣传员工作。
  六位老党员中,徐勤山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但自从社区建设启动后,这位干了25年村支书的老党员,二话没说,就拄起拐杖、驾上三轮,起早贪黑地入户走访群众,有时累得抬不起腿来,他就吃点止痛药,继续工作。老伴心疼地流着泪劝他:“你的身体都成这样了,还这么拼命干嘛的呢?”他却说:“庄里社区是大事,群众思想上想不通,俺怎能坐视不管!”
  今年78岁的李在启是几位老党员中年龄最大的,对于入户做工作,他坚持走在头里。“剩下的这些户个个都是“难点”,上门就是碰钉子的,我们老党员要是退缩了,其它人谁去做工作?困难的时候,我们必有顶上!”说到入户动员工作,他感到责无旁贷。
  “这家我更熟悉情况我来跑,那家你去过了我再去.......。”六位老党员和两个群众代表摽起劲来干,谁都不甘示弱!“我和马保友老同志一起去入户的,手机记步器显示,一下午就走了11000多步!”提到老党员们的表现,包点干部刘金锋感慨不已“这就是新华村的老党员精神!他们几个老同志个个都是好样的!”
  “本来还想等等看看,这几位老同志轮流来俺门上劝说,什么也不说,就冲着这种精神俺也得同意签了!”提起签协议的事,盖了新楼房的心疼拆迁的徐勤宏感叹不已。
  六位党员一个战斗集体,六个党员就是六面旗帜。76户、59户、53户、47户,未签协议的名单一天天减少,加入社区开发的群众越来越多......。
  楼房建设即将动工,协议落实急待完成,肩负着发展使命的老党员们仍在继续着“新的长征”。人们坚信:这里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能够成功。新华村的“老党员精神”也注定要载入村庄发展史册,成为社区建设之中的一道美丽风景!(通讯员 杨永涛)

作者:杨永涛     
来源:中国山东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