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回复: 0

老话很管用(金台论道·关注传统文化系列谈⑨)

发表于 2017-3-16 12:35: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老话很管用(金台论道·关注传统文化系列谈⑨)
郑海鸥     来源:人民日报
  听某文艺界人士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大山里的奶奶常给他念叨,“柴要左右交错搭起来,这样火才旺;人要忠心,火要空心”“挑水时,水一定要满,满罐不荡;学本领不能半途而废,养德行也要实实在在”。奶奶还会讲杨家将、关云长,也讲秦桧……

  他说,“文盲”奶奶心中有很多老辈的老话,然后经过日日月月,再一一教给后辈。而当后辈怀揣着这样的老话,再走入社会、接受到形形色色的思想,自然就会有一定的是非心、判断力和抵抗力。

  他说的不错。这些已被历史证明是中华文化精华的老话,其实就是我们的人生准则,在历史长河中,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深远。即使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里,很多这类老话也依然贯穿在学习、成长、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凝聚成行为规则、家风行风、文化传统。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总以为老话早已过时,很陈旧,甚至认为迂腐不堪,所以特别乐于打破老话中的告诫,而当这些告诫蕴藏的为人准则一旦被破坏,最终还可能触犯法律。

  在文艺领域,山寨抄袭、漫天要价、不下基本功的就大有人在,低俗庸俗恶俗等触及底线者也俯拾即是,各种“潜规则”几乎还有成“新规矩”之势。在他们那里,老话早就不管用了,而且时时出现他们自认很实用的新话,一套套顺口溜畅行于世,什么功夫好不如关系好、水平高不如红包高等等。

  有人说,眼下世界变化快,死守老一套、做个老实人,为人处世就容易“走弯路”,真不如抄个近道,来个捷径。其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老话涵盖的道理是一以贯之的,用时兴的话来讲,这些道理是经过了世世代代先辈的大数据检验过无数次的。恪守这些道理,最起码能保证一个人的人格健全、人生诚实。

  老话蕴含的道理可以造就我们的品格,那些代代相传的优秀品格,不是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羁绊,而是健康、自主、坦荡走过一生的基本保障。

  不是吗?依靠潜规则入了行,甚至成了名,实际却与正确的方向背道而驰,结果悔不当初;凭着自己外貌出众、粉丝热捧,就漠视基本功的培养,走形式、装样子、耍大牌,没有真本领,最终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味迎合观众胃口,搞批量化、模式化生产,很快便索然无味;走低俗路线,表面挺新鲜,最后发现,也就是一时的狂欢罢了……这些都是不老实做人、不踏实从艺的结局,正是准则被破坏的下场。

  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当人像风筝一样向不可知的高空飞展,老话中那些已被证明是优秀的准则,恰恰更像是绑着风筝的绳子,看似牵着风筝,实际是牵引着方向,这种牵引连接着踏实的土地,更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走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