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
    废弃的活动板房,改造成大山深处的农民党校;  | |     昔日的“空壳村”,转化成充满活力的产业强村;  | |     野草过膝的社区闲置楼,变身为人气爆棚的月子中心……  | |     阳春三月,走进麻城,这些变化,温暖而细微,于无声处赢得百姓点赞。  | |     “短板”变“样板”。一场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攻坚战在麻城大地展开,剑锋直指争创全省整市(县)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县(市、区)。  | |     转观念,聚焦主业领航——“皮与毛”的呼应  |
|
|
[table=100%,#ffffff]    大别花乡,孝善麻城。  |
|
    总量、投资、消费等核心经济指标,连续三年稳居黄冈各县市区之首。盘算“经济账”,麻城人幸福满满。  |
|
    然而,喜悦中掺杂着阵痛。去年8月,省委通报指出,省领导在麻城暗访时,发现了基层党建存在的6个问题。  |
|
    “这次暗访通报,既是一次问题通报,更是一次工作督办。”2016年8月22日,在全市基层党建整改推进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雪荣要求:全市各地各单位要始终绷紧从严管党治党这根弦,把抓党建作为根本的政治责任,在问题整改上真抓实干,在问责问效上动真碰硬。  |
|
    “我们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   |
|
    在麻城市委常委会上,麻城市委书记杨遥带头开展自我批评,“问题出在乡村,根子在市委、在我这个书记这里。”  |
|
    连续一周,麻城全市各级党组织,掀起了一场党建思想大革命,对照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要求,围绕“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总目标,深入开展党建问题大排查,党建履职大检讨、党建对策大讨论。通过分析研判,凝聚思想共识——“抓党建是最大政绩。”  |
|
    政绩观的转变,带来的是乡风民心的改变。对此,龙池桥街道办事处黄狮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成波深有体会。  |
|
    黄狮岗社区是两个村(社区)合并的,由于原来的两村领导各持己见,社区一栋五层大楼闲置多年;虽有城郊地利,社区却一直软弱涣散。  |
|
    去年底,着眼“整市推进”,麻城市委组织部探索直管20个村(社区)书记,李成波被纳入其中。  |
|
    在麻城市委组织部指导下,闲置多年的大楼补齐了各种手续,办起了麻城首家月子中心,社区每年收取50万元租金。加上其它项目,社区年集体经济收入从2万多元跃升到70多万元。村里20多个居民在月子中心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元。  |
|
    “党建搞好了,风气正了,人心齐了。”李成波说。去年底,社区集体出资买建材、社区党员干部义务投劳,让贫困户李庆军从潮湿阴暗的棚屋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新房。  |
|
    从“点好面差”到全面过硬,黄狮岗社区的嬗变并非个案。  |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的言辞,鞭策着麻城各级党组织沉下心来抓党建,共同推进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
|
    补短板,提升堡垒指数——“破与立”的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