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回复: 0

带父母融入这个信息时代(评论员观察)

发表于 2017-3-17 11:35: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带父母融入这个信息时代(评论员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 吕晓勋

  鼓励老人融入信息时代,在参与中丰富生活、感受快乐,用“有事干”打掉内心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正是提高其“防套路”能力的治本之策

       

  “服用三到五周,总胆固醇下降11.4”“糖尿病患者,吃了药之后两个半月血糖正常”……一些极其普通的食品,经过精心包装就成了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并以成本数十倍的价格卖给老年人。今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的保健品会议销售骗局,让不少人惊出一身冷汗。

  先通过赠送礼品、打温情牌和老人建立感情,获得信任后套取个人病史,再邀其参加假名医的演讲会诊,最后销售无资质的保健品。盘点骗子们的手段,并不高明,可为什么还是有不少老人“上钩”?从生理上看,因年龄老化,大脑前额叶皮层逐渐丧失结构的完整性,导致思维功能的衰退;从心理上分析,还是源于保健知识、网络知识和情感需求的多重缺失。还原老人被骗的因由,后者恐怕是主要原因。

  健康长寿、日常陪伴,是越来越多老人的生活刚需。当攻克疾病、打败孤独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些虚情假意的伪亲情营销,往往就容易赢得老人的好感。不管是轻信“花小钱、治大病”,还是随大流不听劝,对保健品营销趋之若鹜,背后隐藏着的都是一颗颗孤寂的老人心。人们常说,多一个尽责的儿女,就少一个被骗的老人。这里的尽责,其实不只是告诉老人哪些话不能信、哪些事不能做,还指向如何消除其内心的孤独感,促进其知识素养的有效提升。

  “有一种孝顺,是带老人跟上这个信息时代。”今天,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对于伴随互联网长大的我们而言,帮老人多装备几个“技能包”,为他们编织一张厚实的精神防护网,并非难事。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试想,如果子女多花点心思,引导父母化解内心的焦虑,老人怎么还会听信那些不着边际的吹捧与忽悠?

  增进老年生活的幸福感,既少不了子女的精心照顾,也离不开社会治理方式和能力的改进。有位年过七旬的老读者,曾给人民日报来信,反映许多助老活动,仅限于学习雷锋日、重阳节、春节那几天。这正说明,营造良好养老环境,仅有宏大叙事是不够的,也要写好每一个章节。具体到保健品营销乱象,不少老年人从正规的医疗渠道无法得到满意的保健服务,才使伪科学活动、伪健康讲座有了滋生的土壤。只有在不断提高监管精准度的同时,为老年人创造更加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环境,他们才有可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健康消费观,逐渐形成“慎买保健品,有病去医院”的行为自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