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4|回复: 0

和风春满园 最美夕阳红

发表于 2017-3-18 18:43: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十年,他舍小家,顾大家,把家安在“大院”,携手老伴,默默付出,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
  十年,他淡名利,重担当,责任是他不变的信念,他用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温暖着那些残缺的人生,让阳光重照心灵。
  十年,“走心式对待,精细化管理,保姆式服务”,他把“家”经营的井井有条,以对生活的积极与热爱,书写着最美夕阳红。
  他就是罗艺,是务川自治县柏村镇敬老院院长,也是一名即将退休的老干部。
  风和日丽,晌午,敬老院里,老人们有的坐在院坝里晒太阳,有的借着阳光在晾晒衣服,有的在悠闲地扫地,还有的在饭堂围坐在火炉旁打牌,不少老人则在一旁凑热闹当“军师”,屋子里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从院坝到里屋,大家怡然自得,好不惬意。
  整个大院,窗明几净、干净清爽。走进老人的房间,每间都一尘不染,每个人的被子叠放的工工整整,鞋子也整齐地摆放着,犹如军人的杰作。由内而外,大院都给人以清爽舒适。
  “呵呵,这些都是我们院里的老人自己整理的!”,罗艺自豪地告诉记者。
  其实,这些“成果”都是罗艺日复一日对院民一个个手把手教出来的。
  敬老院是个特殊的家庭组合,成员都是孤老、残疾、病幼,老人刚送进敬老院时都不堪一击。而面对每一位老人,罗艺都视如己出,亲自为老人洗澡、检查身体、端茶送饭,有时甚至是更换尿布,每天起早贪黑地为老人们做饭、打扫卫生、清洗衣服等等,每个院民的个人档案和健康档案他都熟记于心。
  由于年岁大了,罗艺才想出这个法子,培养老人自己动手养成良好习惯,既可以加强老人自身锻炼,也能让其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对此,罗艺定期召开院民会,建立院民供养制度、安全防范制度、卫生制度、会议学习制度等。对院民实行奖惩制度:卫生打扫不干净扣2元、不按时吃饭扣2元、卧室内抽烟扣20元......全面完成任务年终奖励300元。
  “其实奖是真的,惩只是说说而已”,罗艺笑着说。这样的管理方式,老人们很积极,也乐在其中,连院民例会也从3天一次到10天一次,变成现在的1月一次了,“大家都很主动,现在都不用我多说”。
  每当老人喜怒无常,爱发脾气,争强好胜的时候,罗艺总以心换心,耐心细致地用真情开导老人,直到老人露出笑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充满爱心的绿洲里,老人们过得开心,住得舒心,如今大家观念大变样,院里的各项工作总是积极主动配合,院里吵闹事少了,守纪律、讲文明、讲团结的人多了,大家互帮互助,其乐融融。
  从2007年至今,十年来,罗艺从未回家过过一次节,没有在家陪儿女吃过一顿团圆年饭。为了全身心照顾老人,他和妻子把家搬进敬老院,和院民们同吃同住。
  对子女的是亏欠,这么多年因为太忙连孙子都没有带过,而罗艺最欣慰的是这十年来老伴邹启英的理解支持和同甘共苦。
  如今,随着院民增多,夫妻俩年岁大了忙不过来急需招人,可面对每月1500元的低工资和每天繁忙的工作,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目前只招了一个本地村民当厨师。罗艺夫妇依旧身兼数职,担任管理员、保洁员、服务员、医务员等。
  “作为年轻人,我一天只做个饭收拾下都吃不消,他们真的是太辛苦了。”新招的厨师邹柳婵对记者说。
  邹柳婵说,每次吃饭罗艺都要守着老人吃,一个个清点,确保全部都就餐后他才开始吃饭,但最后往往都是没有剩菜了只得煮面吃。
  十年来,罗艺总是两本不离身,一个是敬老院例会本,一个是账本。账本上,多则几百块,少到几毛钱,罗艺都记得详实可溯,同时,在院内的公开栏上,罗艺会定期地将重大事项及伙食支出进行公布。
  这些年,罗艺还节约了民政资金5000多元,省下来的钱又用在敬老院基础设施完善上。不仅如此,他还自掏腰包数千元为老人治病。
  就在几天前,92岁的老人杨国明突然病倒了,罗艺自费将老人背去医院治病,每天在病床前为老人端屎端尿,送水喂饭。如今老人病好了,又精神抖擞地在和其他人打牌。
  “没有他,我可能都入土了”,老人杨国明感慨到。
  有过学医经历的罗艺,平时老人们得个小病他就亲自给他们治疗。
  生活中,罗艺人如其名,十分热爱艺术,书法是他的最爱。逢年过节,罗艺都会免费为邻近村民写对联,现在街上不少房屋都还挂着他的“作品”。每逢节气,他都会精心策划,教院民们跳花灯、舞龙狮等,为老人准备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在老人生日那天还要为他们准备特殊的生日礼物。
  罗艺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老人,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满满的全是敬老院的动态,他说他要留住这些艰苦而又美好的生活片段。
  开弓没有回头箭,罗艺说,“选择了就要担起责任,做一行,爱一行,哪怕再多艰难也要无怨无悔、问心无愧”。站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罗艺用最走心的点滴行动,诠译着一位共产党员最朴实的情怀。
  “你们在这里面过的好吗?
  “好!”、“我们吃得好,穿的好,院长也好”老人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大院生活的满意。
  明年罗艺就要退休了。说到这里,望着老人们,罗艺眉头紧锁:“不知道我退休后谁来照顾他们。”(申遇兴)
来源:人民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