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8|回复: 0

插上“e翅膀” 特产出深山

发表于 2017-3-19 18:23: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产业扶贫,创新是动力。藏身大别山,坐拥无尽良材却是国家级贫困县的湖北省罗田县,近年来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领山区百姓脱贫致富。
  3月17日,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召开全国产业扶贫(湖北罗田)现场会,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说,贫困地区要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培育差异化比较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让产业发展效益真正落实到贫困户身上,让他们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生态良好、资源丰富是罗田县的优势。但由于交通不便、经营分散,优质农产品普遍存在销售难题,制约农民增收。如何打破经济发展瓶颈?罗田县选择扬长避短,用电子商务串起农业产业链,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
  花银岩村的“贡米”最先尝到电商的甜头。花银岩村是位于大别山深处的贫困村,当地特产一种红色大米,粒长而肥,糍性强,味清香,古时曾作为“贡米”献给朝廷。
  “贡米”虽在历史上赢得过皇室青睐,面对市场却一筹莫展,它的生长周期长,产量低,但市场价格并不高,村民大多自产自食,甚至放弃种植,种植面积大量萎缩。2015年,罗田县启动电商扶贫工程,投入资金40万元,将花银岩村红米稻的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5亩扩大至200亩,并与罗田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加工包装上网上市,对外销售。
  “原来市场价6元一斤,现在网上卖到18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农民亩均增收2000元。”大自然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徐德宁说,“电商+贡米”打开了市场销路,公司开始尝试更多可能,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采取“订单农业、加工储藏、网上销售”的办法,将板栗、甜柿、中药材等更多罗田特色农产品搬上网络,与市场对接,并对贫困户的农副产品以高出市场价0.5元到1元的价格收购,帮助贫困户增收。2016年,大自然生物科技公司为罗田17个贫困村销售蔬菜180多吨、甜柿114吨、“贡米”25吨、板栗30余吨等,帮扶的贫困户户均增收15700元。
  插上“e翅膀”,罗田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渐成气候。95万亩宜牧草场上黑山羊成群,100万亩栗园林茂花香,金银花、天麻等中草药实现了规模生产。运用新媒体营销推介,罗田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目前,罗田县仅贫困户开办的网店就有300家。“电商扶贫,还要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说,罗田创新产业扶贫体制机制,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订单生产、就业务工、合作经营、资源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全县90%以上的贫困人口都能在产业扶贫中找到出路。2016年,罗田产业脱贫18951户、46343人,占脱贫户数的85.8%。(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