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田艳玲
身份:交城团县委书记
话题:团员信息管理
经验:印发工作手册 建立信息系统
“我们用3个月的时间,编印了《基层团委(总支)工作手册》和《农村团支部工作手册》,并在所有的基层团组织中启用了‘共青团团务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对交城全县的团干、团员进行系统的管理。”经验交流会上,交城团县委书记田艳玲分享了工作经验。
印发手册明确工作着力点
    2009年以来,交城团县委以全省基层团建试点县为契机,对团组织活动阵地基层团组织,开展团员活动,帮助基层团组织建设团员活动室等,以党建带团建,筹集资金30万元,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以10个乡镇团委及5个试点村级团支部为试点,统一购置办公设备、制作制度牌匾。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交城团县委耗时3个月,编印了《基层团委(总支)工作手册》和《农村团支部工作手册》。该手册还包括了团务会议记录本、基层团组织基本情况表册、团费收缴与管理登记册、团员青年表册及各基层团委、团总支(支部)工作管理制度等,并进行了为期4天的集中培训,使基层团干尤其是新选拔的80名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干部,明确了团工作的着力点,解决了团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把全县团员青年纳入“系统”
    交城团委还在各基层团组织启用了“共青团团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查询到全县团组织的基本情况以及不同团组织中每个团员、青年的详细情况、每个团干的基本情况及“推优入党”情况,每个团员的电子档案都能在全县范围内接转,并及时存储、更新数据。上级团组织也可以对各直属团组织的团内事务进行实时导入,即时查询,改变了以往编撰捏造、数据不详、统计失真的弊端。
    该系统的推广,从整体上统一规范各团组织对团员的管理登记,统一规范报表数据、统一规范事务流程。目前,交城县乡镇、县直机关、企业、学校团组织和部分村级团支部安装了该系统,实现了网上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推动了全县团务电子化进程。
发言人:张鹏军
身份:芮城团县委书记
话题:完善基层团建
经验:发展编外团干
挖掘优秀农村青年担任编外团干
    “在基层团建中,我们的经验是发掘能够代表农村青年利益、且志愿为农村共青团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人才,担任编制外副书记,和由三名村团支部书记担任轮值委员。”在昨天下午的交流经验会上,芮城县作为团省委“党建带团建”的试点县,芮城团县委书记张鹏军与来自各地市的团干交流了关于基层团建的经验。
探索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思路
    为找到“影响乡村两级组织运转顺畅、上下协调”的根本症结和一条真正解决软、散、瘫现状的对策,芮城团县委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农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村团组织建设工作调研,发现乡镇只有一名团委书记,且大多身兼数职,不论是人员配备还是资源配备都没有保障。
    近年来,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力度的不断加大。结合芮城实际,张鹏军召开新老团干座谈会,共同研究确定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的具体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党委支持,把各领域优秀青年充实到乡镇团委中,加强乡镇团委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力度,带动乡、村两级团的工作整体活跃。
党团齐动 发展编外团干
    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思路得到各方支持,张鹏军马上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建设由“一名编制内团委书记、五名分别为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且必须为党团员的大学生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年轻乡镇企业优秀青年、年轻村主干和农产品经济人担任编制外副书记,和由3名村团支部书记担任轮值委员的乡镇9人委员会”的工作思路。
    有了编外团干,就要严格按照组织程序,明确职责分工。经过乡镇党委推荐和考察后,团县委发文任命了乡镇新的团委班子,并从每个人所处的不同青年领域和利于工作开展的角度对班子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使他们职责明确,在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的情况下,探索乡镇团委“政治化+社会化+信息化”运行模式。
发言人:岳剑耀
身份:山西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
话题:共青团评优
经验:树立单项标兵
单项标兵  让大学生找得到差距
    2008年起,山西师范大学团委在共青团传统评优体系的基础上,设立了“和谐青春奖章”评选活动,并将其定为师大共青团系统最高荣誉,每年专门组织颁奖盛典,此举在全校师生中引起讨论和参与热潮。“让身边人成为标兵和榜样,也许比请教授讲课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有效。”山西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岳剑耀说。
标兵评选方式大众化
    “和谐青春奖章”奖项表彰的是全校青年学生中在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团学干部、自强自立、志愿服务、学术研究、勤俭节约、文明自律八个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同学。
    在评选中,校团委坚持角度多维化、方式立体化、过程透明化的特点,突破传统观念,将视线投向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分别有特殊优异表现的同学,让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主角”。同时,在传统的团支部报送、学院团委审核、全校评定的基础上,通过发起短信推荐、邮件推荐等活动引发全体同学参与热情,并聘请相关专家组建终审团,走访候选人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带动教师的持续关注。
奖励机制更科学
    岳剑耀介绍,以往的评优,更多强调的是集体荣誉和综合表现,青年学生很难在自己的身边发现高山仰止的形象。“和谐青春奖章”的设立,就是要在同学身边发现标兵,树立旗帜,让同学看得见排头兵,找得着差距,从而激发比拼的意识和前进的动力。“和谐青春奖章”与传统先进评选相结合,共同构建了共青团系统科学化的奖励机制。
    2009年,“和谐青春奖章”活动现场,学校领导全部出席、2000余名学生集体参加,场上大屏幕播放着精心制作的获奖的学生的事迹短片,将活动推向高潮的同时也让他们的事迹深入人心。2008、2009年的“自强自立———和谐青春奖章”获得者均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表彰;“科技创新———和谐青春奖章”获得者均在全省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术研究———和谐青春奖章”获得者均在相关专业的国际性刊物上发表了有影响力的论文。这些获奖者不仅在校内赢得了尊重,而且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发言人:闫志刚
身份:太钢团委书记
话题:利用团员青年优势
技术比武 激发青工创新活力
一个企业最看重的就是企业的效益,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钢)团委就利用团员青年的优势,为企业创效上亿元。在昨天的交流经验会上,太钢团委书记闫志刚在大会上为各位团干做了经验交流。
青年成企业发展生力军
太钢是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现有在岗职工30658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工11877人,占到职工总数的38.7%。
在太钢,青年人已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技能人才在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日趋明显。
提高青工技能成为目标
自2004年团中央、团省委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以来,太钢各级团组织以加速培养适应太钢战略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青年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以提高青工技能水平和岗位素质为重点,以创建“青年标准化操作示范岗”、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为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岗位培训,强化技能竞赛,优化成才环境,深入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着力构建太钢“十一五”青年高技能人才战略发展新格局。
目前,太钢已逐步形成了“行行能成才、人人争成才、学习助成才、实践促成才”的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广大青年职工在太钢更好更快发展进程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技术状元大量涌现
迄今为止,太钢职工标准化操作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已连续开展了三十届,每年都会从各个工种中涌现出大批技术比武状元和创新岗位能手。
为了激发青工创新活力,太钢各级团组织把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与“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有机衔接,注重对青工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009年,太钢团组织共组织完成青年创新创效项目241项,为企业创效上亿元。 |